“四序無如春最好
一春最好是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到
小編這里有
清明有趣的“冷知識”
快來一起來了解
你知道嗎 清明節融合了三個節
清明最初只是一個節氣名稱
早在漢代以前就有了
直到唐代,才慢慢演變成節日
如今的清明節
由清明節氣、寒食節和上巳節
三者融合而來
是節氣兼節日的日子
在演變過程中
清明節完美融合了不同風俗
祭掃是寒食節的風俗
祓禊(fú xì)是上巳節的風俗
(人們到水邊沐浴,洗去一年的晦氣)
唐代詩人王維
在《寒食城東即事》寫道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從唐代開始,祓禊演變為春游踏青
祭掃納入國家禮制
逐漸融入了清明
古人過清明花樣真真多
除了祭祖、踏青、賞春
古人過清明的活動還有很多
不妨來瞧瞧
蕩秋千
在漢代,秋千就已出現
到了唐宋,蕩秋千
成為清明節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
宋代還出現了一種“水秋千”
古籍《東京夢華錄》對其有記載
放風箏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自古,人們就有在清明放風箏的傳統
起初,風箏被稱為“紙鳶”“風鳶”
用于傳遞軍事情報
后來才變成大眾喜愛的娛樂項目
據說,風箏飛得越高,心愿飛得越遠
拔河
在古代,拔河是清明時節的
重要活動之一
春秋時期,拔河叫“施鉤”或“牽鉤”
主要用于士兵的力量訓練
唐代開始叫“拔河”
拔河也逐漸成為清明風俗的一部分
唐玄宗還曾在清明節組織過“千人拔河”
清明節古詩
介紹了這么多清明節的內容
再來讓我們看看
古人創作的詩
清明時節
系柳條,予故人
寄遙思,敘今朝
緬懷往昔
更懂珍視眼前時光
煙雨朦朧中漫步
細品生命之綿長
靜享春意之清新
待云開霧散時
天邊正升起一彎七彩長虹
愛這拂面暖風、潤物細雨
惜此刻手中事、眼前人
在這萬物復蘇的春日里
舉目向前望——
看燕雀枝頭鳴
賞風起梨花落
且邀親友同游
共赴這場春的盛宴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網等
編輯:河南省新市民文化交流中心 梁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