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商場,我發誓只買杯奶茶,結果從B1層上來,手里多了盲盒、綠植和聯名T恤。”在北京朝陽大悅城,90后白領小林向記者吐槽。這樣的場景正在全國商場B1層上演——曾經昏暗的地下空間,如今成了年輕人“錢包刺客”的聚集地。
一、B1層變形記:從停車場到“流量印鈔機”
三年前,商場B1層還是停車場出口和快餐店的天下,如今卻搖身變為“都市生活實驗室”。北京朝陽大悅城的循環市集里,年輕人用舊物兌換綠植;上海北外灘來福士的地下室被打造成光影自拍圣地;山東臨沂的B1層甚至成了直播基地,300名主播日均帶貨200款新品,年銷售額突破4.2億。
“B1層的租金比地上便宜30%-40%,但人流量反而更高?!币晃簧虉鲞\營負責人透露,北京某中型商場B1層的流量轉化效率是地上二層的2.1倍,核心地段的地鐵接駁商鋪月租金甚至漲到63萬,比2020年翻了142%。
二、誰在掏空你的錢包?B1層的“消費陷阱”
1. 低價高頻消費:奶茶+盲盒的“組合拳”
瑞幸咖啡在成都春熙路B1層設置“極速取餐柜”,23秒取一杯咖啡,日均賣出487杯;南京景楓中心B1層的小吃集市被網紅奶茶、日料店包圍,人均50元就能實現“逛吃自由”。消費者以為自己“花小錢”,但高頻次消費讓錢包悄無聲息被掏空。
2. 情緒價值拉滿:打卡、社交、治愈焦慮
上海的B1層市集用動態光影墻打造自拍圣地,北京的MUJI餐堂用積分兌換手工皂,甚至還有AI教練帶老人練八段錦。年輕人在這里拍照發朋友圈、兌換積分,看似“不花錢”,實則通過場景綁定消費欲望。
3. 黃金、直播、二次元:新業態的“鈔能力”
SKP商場的消費者擠在B1層搶購老鋪黃金,一條金剛杵項鏈賣到2萬元仍被瘋搶;二次元手辦店和潮玩快閃店讓年輕人“為愛買單”;就連菜市場都卷進B1層,北京崇文門摩方商場引入老字號菜市場,試圖用煙火氣吸引家庭客群。
三、商家博弈:流量與風險的“地下戰爭”
B1層的火爆背后暗藏隱憂。北方某萬象城曾將B1層改造成潮牌區,結果UR、MUJI等品牌業績慘淡;南京一家高端日料店遷至B1層后,客流量直接腰斬。
“B1層不是萬能解藥?!鄙虡I設計師尹恩分析,核心商圈的地下空間有地鐵流量加持,但遠郊商場盲目跟風只會“撲街”。此外,品牌篩選越發嚴苛:好利來入駐北京某商場B1層時,招商團隊耗時半年,甚至簽下“1.5公里內禁止同類品牌”的排他協議。
四、消費者:一邊罵“套路深”,一邊真香定律
“明知道B1層是消費陷阱,但就是忍不住?!?0后大學生小陳坦言,自己和朋友約飯首選B1層,“吃完飯順手逛個市集,錢花得不知不覺。”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商場B1層年均調整門店超5800家,70%的商戶是從淘寶轉型的實體店主,但許多人發現“線下玩法完全不同”。
結語:B1層的未來是“共生”還是“互噬”?
當商場地上樓層被奢侈品和新能源汽車占據,B1層正用親民價格和新鮮體驗“虹吸”客流。專家警告,若過度依賴地下商業,可能導致地上業態空心化。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場“地下戰爭”至少帶來一種新可能:不用花大錢,也能獲得治愈與快樂——哪怕這種快樂,正悄悄吞噬你的錢袋子。
#地下商場##商場##商場B1B2一鋪難求##商超##購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