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亞洲旅游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2025“如畫江西 風景獨好”文化和旅游港澳推介會在香港舉辦,正式啟動“Discover Jiangxi”文化和旅游宣傳推廣活動暨2025“如畫江西 風景獨好”港澳宣傳推廣月活動。
推介會圍繞“山水交響 詩韻悠長”“追風江西 紅色當燃”“古今交匯 韻味流芳”“打卡江西 活力無限”四個篇章展開,全景式展現贛鄱獨特的文旅魅力。如今,這場由江西開始的文旅風潮,正實現從“Follow”(跟隨)到“Discover”(探索)的躍遷。
江西的文化自信,厚植于千年的文化傳承里,田園詩祖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王勃《滕王閣序》成為千古絕唱;李白先后五次來到廬山,寫下40余篇詩詞;白居易謫居九江5年,留下370多篇描摹當地風土人情的詩文,記錄他與九江的不解之緣。
從思想文化看,江西亦獨樹一幟。佛學道學在江西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發芽,理學心學分庭抗禮。小小一個江西,占據語文書的半壁江山,中國十大文化大省排名中,江西排名第三。“我們國里頭四川和江西兩省,向來是產生大文學家的所在。”近代學者梁啟超如是說。
得益于身后的文化底蘊,近些年,江西文旅著力于本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其核心策略是將“厚重的歷史符號”轉化為“可感知的當代敘事”。
2024年9月,江西啟動“江西風景獨好”港澳文化和旅游宣傳推廣月系列活動,活動期間,香港、澳門兩地同步舉辦文旅推介會、企業對接會及資源洽談會,覆蓋港澳頭部文旅企業及傳媒機構。與此同時,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中國旅游集團深化合作,共同在香港中旅觀塘門店、澳門中國國際旅行社設立“江西文旅推廣中心”,常態化展示江西文旅資源。香港推廣中心吸引當地游客成團赴贛,澳門推廣中心掛牌后帶動赴贛游客同比增長20%,特色線路預訂量提升30%。江西各設區市立足本地資源精準發力,如南昌市在香港舉辦“登場皆英雄,人生何處不‘香’‘洪’”文化旅游推介會,九江市赴港澳地區開展“悠然廬山·詩畫九江擁抱大灣區”文化交流活動,景德鎮瓷樂隊赴澳門演出,贛州市舉辦“百名香港特殊學生游祖國”活動,形成全省協同推廣的合力。
為吸引港澳游客,江西出臺系列入境游獎補政策,涵蓋景區門票優惠、酒店套餐折扣等方面,并對組織入境游的旅行社給予每人次獎勵,省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對港澳團隊門票折扣。
2024年,“全球學子嘉游贛·詩畫江西任你行”推出“背誦詩詞江西go”全省景區門票減免政策,將古典詩詞融入旅游場景,還有龍南圍屋的客家擂茶體驗、萬載古城的煙花非遺秀,將傳統技藝轉化為沉浸式消費場景。《風起安源》紅色沉浸劇、武功山星空露營等年輕化表達,讓紅色文化突破代際壁壘。
顯而易見,江西文旅的“系統性創新”并不止于短期流量,而是瞄準“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長期目標,因此,江西正以茶、瓷、詩為支點,在守正與創新中定義“江西范式”。
2023年全球免稅零售數據顯示,奢侈品占據跨境消費流量的42%,成為文旅經濟的隱形樞紐。它們既是跨文化消費的硬通貨,也是本土文化輸出的柔性媒介。
而江西,恰好擁有“茶”與“瓷”兩大奢侈品“硬通貨”。
中國茶的芬芳醞釀了5000年,若要尋個源頭,恐怕終將尋到江西,唐代文獻《膳夫經手錄》記載,婺源、浮梁等地茶葉“自梁宋幽并間,人皆尚之”,說明早在南北朝時期,江西就已經有了發達的茶市。之后經歷水路交易,江西茶文化發揚光大,甚至遠播海外。
有數據顯示,茶葉是江西婺源重要支柱產業,全縣茶葉種植面積超20萬畝,年出口茶葉1萬余噸,占江西茶葉出口量六成以上。
與茶葉出口分庭抗禮的非那一口“瓷”莫屬,從唐宋起,青白瓷茶盞盛行,彼時景德鎮瓷器燒制出的青白瓷已名震四方,由宋至今,窯火在景德鎮燃燒千年,燒出了景德鎮的出塵與入世,也將景德鎮推舉上了“瓷都”的寶座,一坐就是千年。
如今,江西陶瓷的海外推廣正經歷“吸引關注”到“深化體驗”的質變。深度的文化技術自信轉化為文旅新場景。
2024年,江西在香港舉辦“根與魂——江西非遺展演”,組織景德鎮手工制瓷、贛南客家擂茶等非遺傳承人駐場表演,并上線“非遺手作體驗包”電商平臺,推動傳統技藝走向世界。
同時,江西的“茶”與“瓷”也高調出海,2024年,江西面向大灣區推出“詩韻江西之旅”“追風江西之旅”“世界遺產之旅”“人文江西之旅”“潮玩江西之旅”5條精品線路,串聯滕王閣、廬山、景德鎮等核心IP,新增漢服旅拍、陶瓷手作、星空露營等沉浸式體驗;做深做精贛鄱文化交流,舉辦“百名香港校長看內地”考察活動、“香港、澳門學子江西研學之旅”活動。
在通勤地鐵擠碎最后一絲喘息時,越來越多人選擇尋找自由,當北歐販賣“hygge”生活哲學時,江西早已將“天人合一”的智慧融入日常。
這并非偶然的文化標簽,而是基于生態本底與人文積淀的深層覺醒。江西多山,也多水,這片16.6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贛江滋養的慢生活哲學,正成為文旅產業突圍的核心競爭力。
江西的慢,深植于地理基因。武夷山脈與羅霄山脈構筑的天然屏障,造就了鄱陽湖平原的自成一派。春采浮梁茶,夏看婺源云,秋曬篁嶺椒,冬制景德瓷,農耕文明的時序美學從未被工業化浪潮沖散。景德鎮陶溪川的年輕匠人,仍執著于72道制瓷工序的完整傳承,這種對傳統工藝的敬畏,恰是快時代最稀缺的文化資本。
江西文旅產業的創新實踐正在重構慢生活價值。婺源民宿集群開創“管家式農耕體驗”,游客可參與從插秧到碾米的完整農事周期;廬山等名山推出“禪修”項目,將現代解壓需求與千年禪宗文化嫁接;滕王閣夜間實景演出突破傳統觀光模式,用數字光影技術激活歷史記憶。這些探索使江西文旅持續攀升新高度。數據顯示,2024年,江西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長近14%、14.5%;外省游客占比近三成,過夜游客近四成,創歷史新高。
江西慢生活并非停滯,而是文藝為支點撬動海內外資源對流——2025年,江西將緊扣“Discover Jiangxi”主線,以路演、集市等多種形式推介景區資源,力求多層次、全方位展現江西歷史人文和大美風光。在港澳地區近150輛公交巴士投放為期一個月的形象廣告,依托江西文旅(香港、澳門)推廣中心開展線下推介,讓“江西元素”融入港澳同胞“生活圈”。
當巴黎用埃菲爾鐵塔證明鋼鐵的浪漫,江西用千年窯火講述泥土的史詩;當京都靠枯山水輸出禪意美學,江西在廬山云霧中藏起三千瀑布。從“Follow Jiangxi”到“Discover Jiangxi”,這個省份終于撕掉“低調”標簽,展現出真正的文化貴族底氣——不需要鎏金鍍銀的張揚,只需輕輕展開《只此青綠》般的文旅長卷,世界自會看見那抹“雨過天青云破處”的東方青。
或許這就是江西給世界的啟示——最高級的“炫耀”,從來不是聲嘶力竭的呼喊,而是讓每個來過的人都成為故事的續寫者。如今,江西正用屬于這個時代的語言,講述一場持續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詩。
出 品 人 :李 霞
總 策 劃 :馬思源
研究員 :保雪菲
責任編輯:李一珊
責編:易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