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走進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異龍鎮他臘壩村的蘿卜地,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拔蘿卜、洗蘿卜、推條、晾曬。村民們把蘿卜從地里拔出,削去葉子和根部,洗凈泥土,然后將蘿卜整個兒放在“鋼線刀”上,使勁一壓,再順時針旋轉90度壓到底,白白胖胖的蘿卜瞬間變成了一條條白色的“絲帶”。
余官生在自家地里制作蘿卜條。陸肖蓉攝
上午8點剛過,村民余官生一家就在自家蘿卜地里忙活著。“我家今年種了7畝白蘿卜,把鮮蘿卜曬成蘿卜條后,每公斤價錢在7元左右,畝產值能達到5000元。”穿梭于晾桿間晾曬蘿卜條的余官生,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前些年,在他臘壩村,由于基礎配套設施不足、種植技術落后,農戶烤煙采收完后大多種植產值不高的農作物,缺乏規模性種植產業。
為了改善當地村民的耕作條件,2005年以來,石屏縣煙草專賣局在上級部署下,累計投入資金460余萬元,幫助他臘壩村修建了地邊小水窖、水池、小壩塘、溝渠、管網等配套設施,為村里規模性發展提供了設施保障。
前些年,石屏縣煙草專賣局探索多元發展的栽種模式,結合他臘壩村氣候適宜、光照充足的實際情況,引導農戶利用煙后空閑田地種植白蘿卜,既盤活了土地資源,也帶動了農戶增收。
田間地頭的蘿卜條晾曬場景。陸肖蓉攝
“栽完烤煙的地里還有剩余肥力,再種白蘿卜可以少施化肥,降低成本,種植時間也不沖突。”說起煙后種植白蘿卜的好處,余官生說道。
去年,他臘壩村白蘿卜種植規模超過3000畝,按市場價估算,整村白蘿卜收入將超過1500萬元。靠著“烤煙+白蘿卜”的種植模式,當地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也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陸肖蓉)
來源:紅河州煙草專賣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