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
孫振毅,如東縣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學科帶頭人,副主任醫師,中共黨員,中國糖尿病足聯盟青年委員,南通市醫學會燒傷整形分會委員。長期作為專科醫生在臨床一線工作,擅長顯微重建外科、神經電生理、周圍神經損傷、慢性創面修復、足踝外科等專科治療,累計主刀完成各類手術超過8000臺。
跨越千里,孤勇拓荒
今年42歲的孫振毅是山東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臨床一線工作,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已經16年。2022年,在一次學術交流中,他了解到如東有著近百萬的人口基數,每年有大量的手足外傷病人,但本地缺乏專科救治能力,許多患者不得不輾轉外地求醫,甚至因延誤治療致殘。多年以來如東縣人民醫院也一直想建立自己的手足外科,但受制于各種因素,始終未能成形。
“人應該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發光發熱。”2022年9月份,在與如東縣人民醫院充分交流后,孫振毅離開工作10余年的山東,跨越千里,只身來到如東這座陌生的城市,在縣人民醫院創建手足外科,填補了當地手足創傷與顯微外科空白。
“醫生,我的手指頭被機器絞斷,一定要保住我的手啊!”10月底的一天深夜,一名云南在如東打工的19歲小伙發生意外,向孫振毅緊急求助,患者2-5指完全離斷,去了兩家醫院都未能接診。當時如東縣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創建尚未滿月且各種設備尚未完備,如果不及時手術,致殘風險極高,于是孫振毅咬牙挑戰高風險再植手術,手術從凌晨1:30到上午10點共奮戰9.5小時,最終四指全部成活,保住了患者的手,而且恢復了良好的功能。
醫者仁心,拓寬領域
“孫主任,您看我的手恢復得怎么樣了?”一走進手足外科病房,孫振毅就被患者和家屬們包圍,今年51歲的周師傅在處置廢品時不慎被機器絞斷手指,經過7個小時“奮戰”,4根斷指成功接駁。“你看指尖變紫了,說明開始回血了,情況正在好轉。”孫振毅一邊查看一邊解釋。這讓病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完全出乎意料!沒想到不出縣城,就能把斷指接好!要是錯過黃金急救期,后果不堪設想。”
與病人耐心解釋、虛心傾聽、細心更進,親歷親為術前、術中、術后每個環節,讓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精準治療。憑借著過硬的專業能力以及溫潤萬千的態度,孫振毅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也帶領科室把每個手術都做到了極致。建科2年多來,共完成手指斷指再植138例,無一例壞死,成活率保持在100%。
打造團隊,守護健康
在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孫振毅還著力做好傳幫帶教工作,孜孜不倦培養科室年輕醫生,提升科室乃至地區的整體醫療水平。為了全心培養年輕醫生,孫振毅始終秉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理念,自費購置顯微鏡和器械,每周組織顯微外科培訓,督促年輕人練習技能。手術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放慢節奏,甘當助手,幫助年輕醫生提升技術。
“通過兩年多的學習,我從孫主任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和寶貴經驗,現在能夠參與完成一些復雜的手術。”年輕的主治醫師徐希仕從手足外科成立之初,就加入其中,他說:“孫主任不僅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榜樣,他不僅教會了我們專業技能,他身上的敬業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態度更值得學習。”
如今,如東縣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已經成為如東地區最大的顯微修復及手足外科中心。每年收治患者1500人次,開展手術1300臺次,涵蓋手足創傷、周圍神經、足踝矯形、慢性創面等多個專業分支,老百姓足不出縣就可以得到最專業的醫療衛生服務。
慢創服務,送醫到家
來到如東后,為了更好地治療慢性創面的病人,孫振毅延續了這個工作風格,幾乎跑遍了如東每個鄉鎮,只要認為有需求的病人,病人不方便來醫院復診,他就上門免費診療。“雖然不能將每個慢創病人做到治愈,但醫患之間以真心換真心,病人少了一點痛苦,多了一些希望,我自己在如東也真正做到了治療一個病人就交一個朋友。”孫振毅笑著說道。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新如東人,他恪盡職守,宅心仁厚,從拓荒人到領跑者,用仁心和技術做手足外科的“能工巧匠”。未來,孫振毅將繼續深耕專業領域,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為如東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通訊員 徐露露 季雯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