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代祭掃墓引熱議。2025年清明節前夕,國內知名跑腿平臺UU跑腿推出高價代祭掃服務,其中最高檔套餐定價4999元,包含茅臺酒祭奠、墓地修繕、定制微紀錄片等“高端服務”,迅速登上熱搜。截至4月4日,該服務已售出685單,但爭議聲也隨之而來——有人稱這是“讓孝心觸手可及”,也有人質疑“掃墓成了炫富生意”。
▎代掃墓服務“高端化”:茅臺酒、微紀錄片成標配
據UU跑腿官方介紹,此次推出的清明代祭掃服務分為三檔,價格從249元到4999元不等。基礎套餐包含代買鮮花、水果、代行鞠躬禮等服務;而4999元的頂配版則堪稱“奢華”:跑腿員需攜帶市場價約2700元的53度飛天茅臺酒作為祭品,提供偏遠山區墓地尋址、清理雜草、修補墓碑等深度服務,甚至附贈一支3分鐘的定制微紀錄片,記錄掃墓全程。
平臺客服強調,所有服務均可“按需定制”,茅臺酒由跑腿員線下采購并全程錄像,“保證正品”。對于網友“是否涉嫌酒類廣告”的質疑,客服回應稱“茅臺僅作為可選祭品,不強制購買”。
▎網友爭議:剛需還是噱頭?
這一服務迅速引發兩極評價。支持者認為,代掃墓解決了異地工作、行動不便人群的痛點。北京白領李女士表示:“父母墓地在貴州山區,我懷孕不便長途跋涉,高價套餐包含尋墓和修繕,確實省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流動人口已達3.8億,代祭掃需求客觀存在。
反對聲則聚焦于“商業行為對傳統情感的侵蝕”。民俗學者王立群指出:“祭祖核心在于心意,若連墓地位置都要他人代尋,親情紐帶恐被異化。”更有網友吐槽:“紀錄片拍給誰看?難道發朋友圈證明孝心?”
▎“代經濟”狂飆下的倫理困局
事實上,UU跑腿并非首個試水代祭掃的企業。早在2021年,某電商平臺就出現“代哭墳”“代磕頭”服務,標價高達2000元/小時。據《2025中國禮儀服務市場報告》,代祭掃產業規模已突破50億元,且年增長率超30%。
然而,灰色地帶始終存在。2023年江蘇曾曝出“代掃墓直播造假”事件,跑腿員在他人墓前擺拍欺騙客戶;部分平臺對墓地環境、祭祀禮儀缺乏標準化流程,導致糾紛頻發。此次UU跑腿推出高價套餐,雖強調“全程視頻留證”,但如何監管服務真實性仍是難題。
▎專家:規范與尊重需并行
面對爭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張明建議:“代祭掃服務應劃定底線,比如禁止涉及封建迷信、大額財物焚燒等行為。”他同時呼吁建立行業標準,規定服務人員資質、操作流程和投訴機制。
江蘇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正在研究代祭掃服務管理辦法,擬要求平臺備案服務項目、公示收費標準,并對酒類、奢侈品等特殊祭品設置限制。
結語
當科技讓“千里盡孝”成為可能,如何在商業便利與文化敬畏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比討論“該不該花4999元掃墓”更為重要。畢竟,清明不僅是儀式,更是一場關乎記憶與傳承的文明對話。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