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年,孫堅在征討劉表時,遭到黃祖的伏擊,不幸中流矢身亡。
孫堅雖為長沙太守,可生前所占據的城池,或被袁術吞并,或被劉表侵占。此時的孫家,已陷入絕境。
這位以“江東猛虎”之名震懾荊楚的悍將,留給長子孫策的,除了一門孤寡、幾箱金銀,就只有未竟的霸業和血仇了。
時年十七歲的孫策扶柩歸鄉,攜母吳夫人、弟孫權流寓江都,靠著舅父吳景的接濟度日。
彼時的江東,袁術盤踞淮南,劉繇割據丹陽,嚴白虎嘯聚山越,王朗據守會稽,各方勢力犬牙交錯。
守孝期滿的孫策面臨著抉擇,是繼續寄居在舅父吳景的羽翼之下,茍全性命于亂世,還是繼承父志,在血火中搏出一片天地?
寄人籬下:袁術帳下的困龍之局
196年,孫策決意北上壽春,投奔父親的舊主袁術。
臨行前,他對母親吳夫人說道:“男兒生于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若不能雪父仇、定江東,策愿死于鋒鏑之下。”
初至壽春時,袁術對這位故人之子表面極為禮遇,可在私下里卻深懷戒心。他一面盛贊孫堅的忠勇無雙,一面又將孫堅的舊部程普、黃蓋等編入親軍。
孫策手中無兵無卒,唯有以謙卑姿態周旋。而袁術雖十分忌憚孫策的才能,卻不得不倚重他的戰斗力。
不久后,袁術許諾孫策,若能取得九江,當以太守之位相授。然而,在孫策率千余雜兵,月余攻克九江后,袁術卻食言了,改任親信陳紀為太守。
196年,袁術又以廬江太守的位置誘使孫策攻打陸康,可城破之日,袁術再次冷遇孫策,改任劉勛為太守。
幕府之中,孫策按劍而立,指節發白,最終化作一聲長嘆。他深知,在袁術眼中,自己不過是條會咬人的獵犬,用完即棄。
袁術的反復無常,促使孫策決意自立。
當時,揚州刺史劉繇畏懼袁術的野心,將與他關系較好的丹陽太守吳景、都尉孫賁驅逐出境,趕過了長江。
孫策趁機向袁術請命:“江東劉繇、嚴白虎皆為庸才,愿借兵三千,為明公掃清東南,開疆拓土。”
袁術深知孫策的抱負,他沉吟良久,并未拒絕孫策的要求。畢竟,吞并揚州對于袁術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可他也留了個心眼,在孫策出發前,袁術僅調撥給他數千老弱步卒。
蛟龍入江:橫掃江東的雷霆之勢
盡管如此,孫策卻視此為蛟龍入海的機會。
他率部南下,至歷陽時,僅余八百殘兵。為了擴充軍隊,他散盡家財,購糧募兵,并立下鐵律:“掠民一粟者斬。”
不久后,孫策麾下的部眾從千余膨脹至六千,更令他欣喜的是,摯友周瑜自舒城率部來會,還贈糧船數十艘、精兵兩千。
而孫策,則在短短百余日內以雷霆之勢,橫掃了大半個江東。
牛渚夜襲時,孫策佯攻劉繇大營,卻暗中派遣韓當焚毀他的糧倉。火光沖天之際,孫策單騎突陣,大殺四方,如入無人之境,劉繇軍畏懼他的勇武,紛紛潰散,投降者多達萬人。
曲阿城下,孫策令老弱士卒詐敗,誘使笮融追擊二十里。待他進入伏擊圈后,孫策自山巔馳下,一槍刺笮融于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