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四行書」關注我 每晚十點伴你入眠
文 | 李廷英 · 主播 | 冬林 · 攝影 | 菲菲 · 編輯 | 一白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唐代詩人杜牧曾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紛紛細雨,既滋潤著大地,也濕潤了人們的眼眶。它像一條無形的紐帶,將生者與逝者、過去與現在緊緊相連。
清明的氣候溫暖而濕潤,春雨綿綿,潤物無聲。田野里,麥苗青青,油菜花金黃,桃花、梨花、杏花爭相綻放。田鼠躲回洞穴,鵪鶉開始活躍,雨后的天空偶爾會出現七彩的虹橋。天地清明,萬物潔凈,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
人們走出家門,走進田野,感受春天的氣息,聆聽自然的聲音。約上三五好友到山野間采摘野菜,薺菜、蒲公英等野味里藏著春天的芬芳。大自然仿佛換上了一件嶄新的衣裳。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
清明的風,輕柔而溫暖,吹拂著人們的臉龐,帶來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踏青的樂趣,在于發現春天的細微變化,感受生命的蓬勃生機。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一顆敬畏自然的心。
日麗風清,花兒貼著心窩綻放,順著風的方向,把思念訴說了千千萬萬遍。以一顆清明之心,認真生活,告慰逝者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過好當下的日子。
《禮記·祭義》中說:“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祭祀不僅是對先人的懷念,也是對家族血脈的傳承。人們帶著祭品,來到親人的墓前,清理雜草,獻上鮮花,點燃香燭,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祭祀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生命雖然短暫,但愛與記憶卻能超越時間的界限,永遠留在心中。
清明的雨,滋潤了大地,也滋潤了人們的心田;清明的風,吹散了冬天的寒冷,帶來了春天的溫暖;清明的陽光,照亮了前行的路,也照亮了人們的心靈;清明的祭祀,是對逝者的告慰,也是對生者的提醒;清明的踏青,是對自然的禮贊,也是對生命的禮贊。
人間四月春,風起正清明,放慢腳步,感受春天的氣息,聆聽內心的聲音。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讓我們思考生命、感恩親情、珍惜當下的時刻。懷著感恩的心,在春雨中洗滌心靈,在春風中擁抱希望,在春光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
李廷英(筆名南英子),四川省攀枝花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中國電視報》、《楚天都市報》、《現代快報》、《甘肅工人報》、等報刊雜志。本文首發百草園書店(Bai-Cao-Yuan),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
-主播-
冬林,江城丹東人,鴨綠江邊一個崇尚大道至簡,寧靜致遠的聲音傳遞者。
-攝影-
從看見到發現,插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