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摘要:美軍航母編隊妄圖以武力介入臺海局勢,氣焰囂張。殲 36 戰機臨危受命,掛載射程達 1000 公里的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憑借強大的隱身性能,如幽靈般悄然突防至航母編隊上空。與此同時,無人機群協同作戰,對美軍宙斯盾系統展開全方位干擾,使其陷入癱瘓。關鍵時刻,導彈如隕石般從大氣層邊緣極速俯沖而下,精準擊穿航母甲板,引發一系列劇烈爆炸。美軍見大勢已去,不得不狼狽撤退。這一役,充分展現了中國新一代戰機的卓越性能和強大戰斗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一、利刃出鞘:殲 36 的致命優勢
殲 36 采用了獨特的開裂式機翼設計,這一創新設計堪稱航空領域的一大突破。在起飛和降落時,機翼如同靈動的飛鳥翅膀,能夠靈活偏轉,輔助戰機完成各種高難度的轉向動作;而在正常巡航時,機翼則巧妙地復位,與機身完美融合,大大降低了戰機的雷達反射面積,使其隱身性能得到極大提升。此外,殲 36 還配備了三臺強勁的發動機,其中兩臺為渦扇 - 15 發動機,為戰機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使其具備了出色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中間的爆震發動機更是黑科技滿滿,讓戰機在高速飛行時如虎添翼,機動性遠超傳統戰機。
殲 36 擁有一個近 7 米級別的超大彈倉,這在當今世界的戰機中堪稱 “巨無霸”。這個巨大的彈倉賦予了殲 36 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它可以輕松掛載 PL - 17 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可達 500 公里,是其他六代機的近兩倍,在超視距空戰中占據絕對優勢。此外,殲 36 還能攜帶鷹擊 - 21 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這種導彈采用雙脈沖發動機,末端突防速度可達 6 馬赫,射程超過 1000 公里,能夠對敵方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造成致命打擊。同時,殲 36 還配備了量子雷達和太赫茲雷達,量子雷達具有出色的反隱身能力,能夠精準識別敵方隱身戰機;太赫茲雷達則提供了高精度的戰場成像能力,幫助戰機快速鎖定目標。這兩項技術的結合,讓殲 36 在復雜戰場環境中如魚得水,無論是隱身目標還是高速移動的目標,都難逃它的 “法眼”。
二、黑云壓境:美軍航母的挑釁行動
2025 年 4 月,臺海局勢風云突變,美軍 “福特” 號航母戰斗群如同一頭闖入南海的惡鯊,在臺灣以東 200 海里處肆意游弋,妄圖以武力介入臺海局勢。航母飛行甲板上,F - 35C 艦載機發出尖銳的轟鳴聲,頻繁起降,它們如同一只只貪婪的惡鷹,對我國沿海地區展開抵近偵察,試圖窺探我國的軍事機密。與此同時,宙斯盾驅逐艦在周邊海域來回穿梭,艦上的雷達天線不停轉動,釋放出強烈的雷達波,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它們的 “霸權”,試圖對我軍形成強大的威懾。美軍的這一系列挑釁行動,嚴重侵犯了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給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極大威脅,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激起了千層浪。
美軍航母戰斗群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是因為它擁有一套嚴密且復雜的防御體系。宙斯盾系統作為其核心,宛如一個擁有 “千里眼” 和 “順風耳” 的超級大腦,能夠同時跟蹤超過 200 個目標,并根據目標的威脅程度迅速做出判斷,指揮艦載防空導彈進行精準攔截。無論是高速飛行的戰機,還是呼嘯而來的導彈,在宙斯盾系統的監視下都無所遁形。F - 35C 艦載機則在空中時刻保持警惕,它們憑借先進的雷達和航電系統,在航母周邊空域巡邏,如同忠誠的衛士,負責警戒和攔截來襲目標,為航母構筑起一道堅固的空中防線。
此外,航母周圍還部署了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它們緊密協作,形成了一道立體的防御網。從水下的潛艇到水面的艦艇,再到空中的戰機,各個層面都嚴陣以待,任何試圖靠近航母戰斗群的目標都將面臨來自多個方向的攻擊。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殲 36 要想成功實施反航母作戰,就如同在荊棘叢中穿行,必須制定一套周密的戰術,才能突破這重重防御,給予敵人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