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是一部都市老年婚戀輕喜劇,講述了文學系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離世之后的情感經歷。
沈卓然七十大壽,帶著連亦憐廣宴親朋好友,結果卻因為房子爭端,淪為了茶余飯后的笑話。
但經歷這個事情,沈卓然卻沒有陷入消沉,反而很快又開始一段“網戀”。
正如親家母孫寶琴說的那樣,雖然折騰了一通,但沈卓然還是占了便宜。他被連亦憐照顧得很好,財產也沒有損失。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連亦憐也算得上是沈卓然的“貴人”。
自從前妻離世之后,沈卓然整個人就頹了,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生機。
這并不是因為傷心,而是因為恐懼和空虛。
妻子已經走了,自己剩下的日子還能有多少,剩下的日子又應該做什么?
沈卓然時常發呆,看著墻上的灰白照片,覺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在等待死亡,像一個沙漏。
連亦憐的出現,最大作用不是照顧好沈卓然,而是讓他走出了情緒低谷,感受到“活著”。
如果說連亦憐讓沈卓然找回了身體年輕的感覺,那神秘科學家聶娟娟的出現,又讓沈卓然找到了精神寄托。
聶娟娟是茍秉強介紹的相親對象,茍秉強對聶娟娟其實并不熟,他就是用沈卓然為自己還人情。
他只知道對方是領國家津貼的大科學家,有房有錢有學問。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高級茶餐廳,最后因為昆曲的分歧不歡而散,事后兩人在報紙上開始了一場隔空辯論。
沈卓然為了爭這口氣,開始上圖書館借書學習,去昆劇院調研,還參與各種活動講座。
他每天最關心的就兩件事情,聶娟娟有沒有寫信,聶娟娟有沒有打電話。
兩人通過書信交流,彼此互送禮物,通過電話溝通,通過報紙爭辯,但唯獨再沒有見過面。
但也正越是如此,沈卓然越是念念不忘。在他看來聶娟娟就是最懂自己,最適合自己的人。
而與此同時,孫寶琴為了防止糊涂親家再找一個要房子的狐媚子回家,決定把自己的老相識彭玉蘭介紹過來。
與其便宜別人,不如在沈家安插一個自己人,孫寶琴的野心樸實無華。
彭玉蘭是一位樸素的老婦人,不要房子也不要錢,能干家務會照顧人。
她這么主動的原因是她真的崇拜沈卓然,喜歡這位有文化,形象儒雅的老教授。
第一在沈卓然家里見面,雖然沒仔細聊上幾句,甚至沒來得及說明來意,沈卓然就匆忙出門了。
但沈卓然養在家里的蘭花,還有意外發現的吊帶睡衣,都給彭玉蘭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吊帶內衣,性格傳統的彭玉蘭一開始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但回家之后卻自己偷偷買了一件穿。
其實與其說彭玉蘭迷戀沈卓然,不如說她向往沈卓然的世界,文化人的圈子。
這個圈子里的人,不管是表面上的文藝,還是背地里的情趣,都讓她感到興奮和好奇。
這和她過往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大不相同,為了進入這種生活,她愿意當一個“保姆”。
其實彭玉蘭和妻子剛離世的沈卓然是一樣的,沈卓然就是彭玉蘭的連亦憐。
但對于沈卓然來說,他不會和彭玉蘭在一起,彭玉蘭滿足不了他,他需要的是能填補他空虛的人,而不是“保姆”。
連亦憐有年輕的身體,能撫平他死亡的焦慮,而和聶娟娟有精神上的共鳴,能讓他盡情展示才學,這些彭玉蘭都沒有。
彭玉蘭唯一有的就是安全,不會帶來任何的風險,不用擔心被騙被欺負。
但這些沈卓然不需要,他的腦子還是清醒的,身邊還有精明的老友丁穆,加上兒子女兒兒媳親家那么多眼睛盯著,這些都是他的風控。
對于沈卓然來說,他已經七十歲了,能折騰的日子不多了,只要能活得充實,冒一些險他是愿意的。
只有當未來某一天,他走不動路了,才會需要彭玉蘭,只是那時候他大概也給不了彭玉蘭要的生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