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的意義不只是為了自己,大學生可能認為為父母養老也很重要。其實從更具發展意義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是在為自己的后代積累資本。以前有一個清華的女生說,她全家三代都曾在清華就讀。
因為有爺爺奶奶和父母的助力,她從小就能在清華讀幼兒園,最后被保送到清華也相對容易,全家人似乎頗有門路,一切都輕車熟路。但大多數普通人無法讓自己的孩子一步就上清華,不過至少可以先搬去北上廣等大城市努力掙錢,讓孩子的生活得到改善。
老輩人說得沒錯,“多生娃”再次被高收入家長接受:早想明白就好了!
現在相信很多家長的首要觀念就是不能隨便多生二胎、三胎,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把一個孩子養大成人已經很不容易,現在是追求質量的時代。以前孩子多是因為他們能否存活是未知數,所以需要多一些數量基礎。
而現在家里有孩子,人們關注的是孩子的學歷和職業,供一個孩子上985,可能會耗費不少父母一生的心血。有一個來自杭州的32歲爸爸真誠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家里有一個5歲的孩子。
以前父母工資高時,孩子不僅要上學,平時還要去網球班、情商班和少兒編程班,每個月加起來將近5000多元的花費。這或許就是現在大城市教育孩子的常態,學科類補習班已不是主流,真正比拼的是這些特殊才能。
能力越多,以后就越有可能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但是他的新工作月薪降至30000元一個月,那還有必要給5歲的孩子繼續報這些興趣班嗎?這個時候有網友提出一個說法,讓人恍然大悟。原來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教訓,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深刻的道理。
這位網友說,不如把雞娃的錢省下來,多生幾個孩子,全程緊盯公立義務教育,在大城市完全不搞雞娃那一套。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最后的收益永遠比盯著一個孩子的收益大,而且風險小。
一個孩子沒考上985,那又如何?在父母素質較高、教育水平能跟上、家庭環境不錯的情況下,多生幾個孩子,說不定其中就有一個能考上985。一個孩子考上名校,大學畢業后就能幫扶其他家庭成員,家里也會越來越好。
有人說,其實這樣一看,全紅嬋家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只生一個孩子很難培養出世界冠軍,但生五個孩子可能性就大了。于是在大城市,似乎這種觀點也越來越被家長們認可。不過現實和理想還是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家長是雙職工家庭,以現在教育的競爭壓力來看,生的孩子越多。
可能每個孩子都照顧得不精心,學歷可能一個比一個低,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也是存在的。本來父母給自己養老的同時,順便解決一個孩子的未來發展問題就行,而現在可能要給家里好幾個孩子買房,還得扶持這些不太爭氣的孩子,這樣的教育未必就是成功的。
教育成本可不是說一個孩子是一倍,兩個孩子是兩倍這么簡單。而且教育的過程也不是從孩子一開始就規劃好,直到他 18 歲就確定不變了,不是每年投資一定的金額就行,以后的變數有很多。
比如現在會發現高校選拔人才的標準不同了,不是孩子生下來讓他好好學習、拿高分就行,各方面綜合素質都得跟上,所以平日上這些補習班確實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