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平臺也紛紛掏出應對之法,優酷白夜劇場就率先針對這一現狀做出了嘗試。從此前公布的白夜劇場片單中就不難看出,優酷試圖以地域懸疑(西北風/東北風/港風/異域)與燒腦人性劇、情感類懸疑、緝毒刑偵、公檢法等多維度的懸疑題材,打造差異化的內容矩陣。其中東北風懸疑的《雪迷宮》、異域懸疑的《邊水往事》、緝毒題材的《冰雨火》、刑偵背景下的《白夜追兇》、燒腦人性的《新生》等標桿劇集的出現,更是驗證了垂類內容創新對用戶粘性的提升價值。
2025年開年,白夜劇場的全新力作《沙塵暴》又在西北風懸疑這一地域懸疑題材下以“熟人社會+劇本殺”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故事發生在虛構的荒漠小鎮“庫魯縣”,通過刑警陳江河與羅英瑋重查一樁橫跨八年的鍋爐焚尸案而展開。劇中以十位核心角色構成了熟人社會,在鍋爐工劉三成的家庭關系中,養女劉盈盈為掩蓋其弟劉大志誤殺程春的罪行,被迫嫁給劉三成的義子王良;王良的同鄉孫彩云通過說服王良作偽證將丈夫丁寶元送入監獄,繼而與情夫關喬同居,關喬多年前也曾與程春有一段過往。幾人的命運通過劉大志失手釀成的命案緊密勾連,構建出情仇、利益、倫理交織的復雜網絡,塑造了極為立體的小鎮眾生相。
熟人社會的設定是否被觀眾認可是劇集的一大關注點。從定檔開始,《沙塵暴》的討論熱度持續攀升。#國產劇真正的熟人作案來了#登上熱搜主榜前5,#一問全不熟一查全有仇#、#沙塵暴3集看誰都像兇手#等話題詞均進入微博熱搜主榜。由此可見,大家對小鎮每個角色的命運走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編劇趙冬苓的話來說,“里邊的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剩下的人在苦苦尋找出路、和命運掙扎。”當故事圍繞這群被時代落下的人展開,命運的掙扎就成了主色調。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四位女性角色的故事也引發了社交場討論。劉盈盈長期為家庭犧牲,最終在父親和弟弟一次次的漠視后黑化反擊;孫彩云一出場就能一面扮演賢妻良母帶兒子去監獄看望丈夫,一面和情夫長期生活在一起,為了錢機關算盡;程春將走出去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最終被所愛之人誤殺;王良的母親琴多次試圖逃離吃人的家庭失敗,最終放火反殺全家。這些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讓觀眾從她們的狠勁中獲得了極大的情緒沖擊和情感共鳴。#一部懸疑劇湊齊四個狠女#、#扶弟魔背后有個吸姐鬼#登上微博主榜第6位,#張佳寧新劇被犧牲的一生#、#黃小蕾新劇求財不求愛#、#李春嬡在懸疑劇里搞純愛#、#黃婷婷新劇在滿身淤青里長出倒刺#等話題是網友對角色內核的反復挖掘。
劇本殺式劇情引關注,開創明偵派懸疑新形式
劇集播出后,熟人社會劇本殺式的劇情案件也完整呈現在了觀眾面前,全劇幾位核心角色在各自每一段人物關系中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如同大型劇本殺一樣每次互動都充滿著不確定性。尤其是最后幾集中,王良、丁寶元、劉大志及關喬幾人的刺激收場更是引發觀眾的激烈討論,劇集的落點不再是兇手的解密,而是在復雜的人性下每一步的戲劇性選擇;監制高群書所說的“不僅僅想讓觀眾猜誰是兇手,更重要的是為什么要犯罪”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這種小圈層的人物關系以及沉浸式追兇的視角與近年來大熱綜藝《明星大偵探》的創作哲學不謀而合,《沙塵暴》也因此被網友稱為“明偵派懸疑”。劇中熟人社會展現出的愛恨情仇,以及“現場還原+推理復盤”的經典明偵式手法的運用,讓觀眾既能在現場還原中共情角色,又能在推理復盤過程中串聯關系網邊追劇邊猜兇。
小圈層視角擊中時代情緒,《沙塵暴》的成功佐證審美更迭
《沙塵暴》的成功來源于對熟人社會的人性塑造,每位觀眾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與劇中對應的人物或人際關系。這種對小人物細致的生活化描寫和對復雜人性的剖析,能讓觀眾在追劇過程中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準確擊中當代人的情緒嗨點。
對影視行業來說,可能不僅僅是懸疑劇,都市劇、喜劇等類型題材均能從《沙塵暴》的成功中看見如今的觀眾對生活化影視作品的強烈需求,它證明真正的創新不在于技術或形式,而在于對時代情緒的精準捕捉。這條憑借“明偵派懸疑”殺出的血路,或許會成為影視行業未來創作方向的迭代樣本,同時也需要市場和觀眾給這類敢于走出舒適圈的劇集多一些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