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溫州晚報)“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清明節將至,各地即將迎來祭掃高峰。然而,由于時間空間限制,有的逝者親屬無法親自到場祭掃;有的祖墳位置偏僻,在樹木叢生的山林深處,老一輩人逐漸體力不支,而年輕一輩又容易迷路。由他人幫忙“代祭”、采用GPS定位器等科技手段的形式,近年來應運而生。
有償跑腿、體力協助
靈活定制“代為祭掃”
“溫州清明代掃墓,提供視頻、照片,也可現場連線”“樂清地區代祭掃,可帶話讀信,提前一天預訂”“清明寄托親人哀思,龍灣周邊幫代掃墓、鞠躬、獻花、燒紙”……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搜索代祭掃關鍵詞,便能檢索出各種代祭掃服務。
樂清的陳女士正是其中一員。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清明代為祭掃的服務,正好自己是自由職業者,有充足空閑時間,替回不了家鄉的人們祭掃祖輩,既可以掙點小錢,也可以活動活動身體。
“我提供打掃衛生、清理雜草等服務,還提供水果點心一份,其他香燭、酒水、水果、點心、鮮花等由顧客選擇,我可以代為購買。”陳女士只接受樂清及其周邊的訂單,單次服務費300元,在祭掃時,自己會拍攝視頻和圖片,以此向顧客提供可視化服務。“我只接單比較熟悉的區域,畢竟,這只是我一個小小的兼職。”
除了遠在他鄉的游子請人代為祭掃,一種協助式代祭祖也頗為流行。
“我們小時候,一到清明左右,村里的大人就會‘雇’我們這群有精力的皮孩子幫忙一起掃墓,然后給我們一兩塊零花錢。”家住甌海郭溪的孫先生回憶道,“現在,我們村有很多老鄉協助大家掃墓,都快成為一種職業了。”
孫先生說,郭溪區域有許多祖墳修在山林里,墳邊有很多雜草樹木。“許多人早已舉家搬至市中心了,身邊根本找不到鐮刀、鋤頭等工具,更別說上山砍樹挖草,能爬到山頂都算不錯了。”于是,這些人家就會雇還住在山上的鄉親們,幫忙一起清理祖墳,搬運祭品,“花上一兩百元,可省了不少力。”
為此,有網友表示:“家屬無力親自祭掃,請人代祭也是一份心意。”“即便是花錢祭拜,也總比什么都不做強。”
也有網友表示:“清明節祭掃注重的就是一種儀式感,如果掃墓、燒紙都要請外人代替,就失去了祭掃本身的意義。”還有網友略帶傷感地回復:“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清明,請到可以回家祭祖的假的。”
深山祖墳難找到
科技定位出新招
遠在他鄉的游子、體力不支的市民,為克服祭祖的困難想出了各種代為祭掃的新方案。而懷揣著親自祭祖的決心,做好跋山涉水準備的年輕人們,也有自己的困難。
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從前先人會為自己選好一塊風水寶地,百年之后安葬于此。可這些風水寶地平日無人打擾,樹木郁郁蔥蔥,幾場山雨沖刷土壤,去年走出的路早被重新覆蓋。“我家有五處需要祭掃的祖墳,都在深山老林里,我爸說今年再帶我走一趟,以后這些祖先都要靠我祭掃了,可我根本記不住地方啊!”永嘉的小戴訴苦道,“我只記得我太公墳不遠處有棵高大的松樹,可太公,您到底在哪棵松樹旁啊?”
事實上,有不少人和小戴一樣,有著記不清深山祖墳的具體位置、在山中打轉著就迷了路的困擾。山地墓區地形復雜,加上草木瘋長、路標易被破壞等因素,不少家族甚至需要方向感極強的領路人才能完成祭掃。為此,有網友出奇招:把牧民常用的太陽能GPS定位器用在了祭祖掃墓上。
“用來拜太公定位好用嗎?”“放在南方山里,可以維持一年嗎?”記者搜索淘寶發現,太陽能GPS這款原本用于物流追蹤的設備,或許已成為“掃墓神器”。在許多太陽能GPS定位器商品提問區,都有網友“能否用于山區祭祖精準定位”的提問。商家回復:“可以的,親。很多人這么用呢。”
除了利用太陽能定位器,也有人發現了戶外徒步APP的妙用:在APP中開啟徒步運動線路記錄,跟著長輩走上一邊,就能將祭祖線路牢牢存在手機中了。
記者搜索APP發現,溫州蒼南、瑞安、平陽等地,都有網友記錄的“爺爺掃墓路線”“阿太掃墓路線”“花井祭祖路線”等線路軌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