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本文轉載自北大國發院(ID:nsd-pku),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授權 。 分享嘉賓 : 宮玉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BiMBA商學院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902 篇深度好文:7100 字 | 14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說:
讀一本好書,就像跟一個高手交流,作者把自己一段時間內的思考精華、甚至畢生心血都呈現在你面前。
一個人的成長和突破,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閱讀史。雖然有時你記不起書中的內容,但其實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進了你的氣質、談吐和思想中。
趁著清明小假期,請翻翻你最近一直想讀卻沒有時間讀的書吧,就像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文末附十大推薦書單~
一、一個人的成長史,
也是他的閱讀史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我想說,關于管理者為什么要讀書,沒有哪句話能比這句話講得更明白了。
我們都知道領導力對于組織特別重要。管理學有一個研究結論,就是領導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懷以及價值觀,對于組織的未來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決定組織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組織的領導者本身,組織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對領導者個人的挑戰。
企業做到最后,就是領導力的問題。
企業家領導力的層次,決定了企業的層次;領導力的高度,決定了企業的高度;領導力的境界,決定了企業的境界;領導力的導向,決定了企業的導向;領導力的局限,也決定了企業的局限。
那么,領導力核心究竟是什么?在我看來,就是8個字: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寫過《原則》這本書的達利歐曾說,我們常人其實就像螞蟻一樣,在短暫的一生中全神貫注地搬運面包屑,卻無暇拓寬視野。
讀書是打開視野、提升領導力最有效的途徑,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徑的話。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 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幫助我們突破個體的局限,走進更大的世界的過程。
談到讀書,1939年毛澤東在給八路軍延安部總兵站檢查工作會議做總結時曾說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 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
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的自我突破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閱讀史。所以我們才有了這樣一句話: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毛澤東是中國人心中最偉大的領袖,一生嗜書如命。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名領導者對讀書的熱愛,以及讀書對一名領導者的影響。
毛澤東小時候是到處借書讀,革命戰爭時期是到處找書讀。
1931年紅軍打下漳州,他得到了一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奉若至寶,隨時帶在身邊。
長征時候紅軍顛沛流離,但毛澤東每到一個稍大的地方,就先問有沒有書。
他的機要秘書曾經有個回憶:長征途中一次紅軍打下了一座縣城,縣城有很多富戶,而富戶家往往是有藏書的,毛澤東特別高興,交代警衛員給他找一本《水滸》來讀。
結果小戰士忙了半天,找的是一把水壺。
長征紅軍到了阿壩,打下了藏族土司索觀瀛的卓克基官寨,這個地方我帶學員現地教學時去過好幾次。
官寨中有一部漢文的《三國演義》,毛澤東如獲至寶。
建國以后會見索觀瀛時還專門提到這件事,并還了他一套全新的《三國演義》。
毛澤東最傷心的事情,就是有時候行軍作戰中不得不放棄全部書籍。
長征到了陜北以后,稍微安定了一些,但陜北還是沒有什么書可讀。
毛澤東多次寫信給在西安做統一戰線工作的葉劍英,請他們幫助買書,包括向張學良借書。其中一封信我印象特別深刻,里面專門講了一句話:買一部《孫子兵法》來。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也記了一件事:我有一陣子每天晚上都去見他,向他采訪共產黨的歷史。有一次一個客人帶了幾本哲學新書來給他,于是毛澤東就要求我改期再談,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專門讀了這幾本書,在這期間,他似乎什么都不管了。
進入北京城之后,毛澤東要求秘書做一件事:把解放前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出版的所有書都給他配齊。
當然這很難做到,但他個人的藏書在66年就達到了幾萬冊,很多書都是反復批注過的,而且他還經常到圖書館借書。
北京圖書館就是今天的國家圖書館,換發新證,毛澤東的借書證是第一號。
我們也都可能看過他的臥室照片。他的臥室與其說是臥室,還不如說是書房,床的一半都給了書。
特里爾是毛澤東的傳記作家,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毛澤東對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間斷地讀書。本世紀中期沒有任何其他一位世界領導人——甚至戴高樂都不例外——像毛澤東那樣讀那么多書。”
二、書讀多了,
你的使命與思想就清楚了
讀書究竟為什么對領導者的成長至關重要?我的理解是,領導力的兩個關鍵要素,都離不開讀書。
第一個要素是領導者的使命。 幾乎所有領導者都是通過讀書打開了自我,從而有了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標與追求。
曾國藩到了北京以后才知道可以做圣賢,因而寫下了“不為圣賢,便為禽獸”的座右銘,并因此走上了立德立功立言的領導力提升之路。
毛澤東小時候讀《水滸》《隋唐演義》這些造反的故事,埋下了一名革命者的種子。
對他影響極大的一本書是《世界英杰傳》,里面講的是華盛頓、拿破侖、彼得大帝這些世界英杰,讓他有了做豪杰的志向。他跟朋友講:中國也應該有這樣的人。
一個農村的孩子,之所以后來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從見自己,到見天地,到見眾生,因為他在書中發現了更大的世界、更高的人生價值。
今天我們的企業家,也會經歷從做買賣、做業務到做企業、到做創造社會價值、推動人類進步的企業這樣的轉變。否則,最多只能是草莽英雄。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眼光、境界、格局、胸懷。
尤其是今天這樣一個動蕩而不確定的時代,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糾結于一時一地的得失。
讀書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跳出此時此地的限制,穿透一時一地的迷霧,從更大的格局和更長遠的眼光來把握眼前的各種擾動,從而把不解和不安化成豁然開朗和淡定從容,最后養成戰略上的定力。
當然,讀書不僅僅是讓企業家明白此生該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該怎么做。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中,高管經常圍繞人、財、物等具體事務的安排吵得一塌糊涂,誰也不服誰。為什么?
沒有一個統一的底層邏輯,對世界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是不統一的。所以我們吵來吵去,基本是雞同鴨講。
如果我們統一了認知,統一了打法,統一了價值觀,統一了底層邏輯,很多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了。
而這就需要從眼前具體的業務與事務中跳出來,形成統一的思想。
任正非為什么厲害?思想。 毛澤東為什么厲害?思想。
思想從哪里來?實踐加讀書。讀書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當然可以自己去打拼、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總結,一步步地積累自己的經驗。
但是我們會經歷很多失敗、遇到很多瓶頸、走過很多彎路、浪費很多時間與資源,最后突然發現,自己接受的教訓,別人早就已經接受過多少遍了;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別人早就已經總結過多少遍了。
據說拿破侖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島時,偶然讀到《孫子兵法》后大為感慨:“如果早讀過這本書,我就不會失敗了。”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經無從考據,但一個人的經驗和悟性總是有局限性的,天才恐怕也不例外。
好的書,提供的是在無數人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之上總結出來的規律和原則,讓人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自己和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背后的行為邏輯。
毛澤東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他是有思想的人。他為什么讀書?讀書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他提煉出了思想,并統一了全黨全軍的思想。
他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林彪叫《毛澤東的戰略論》,影響了中共這個組織幾乎所有成員對中國革命規律與戰略的基本認知,里面全是濃縮的思想。
他在思想上統一了全黨全軍,這是他成為中共領袖的關鍵。
共產黨的勝利,首先是思想的力量。一位領導者沒有思想,是沒法帶隊伍的,更成不了大事。
使命是做什么,思想是怎么做。這都是領導力的核心,而這些都離不開讀書。
三、企業家怎么讀書?
一是讀經典,反復讀。
今天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一個變化極快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撲面而來,大量圖書和文章誕生。
面對這些,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想讀書也不知道該讀什么。
其實越是在這樣的時代,越應該靜下心來,回到經典,讀一讀經典的東西。
蘇東坡有一句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一個領域的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對這一領域的思考和理解能像這部經典這樣透徹、這樣深刻。
這樣的書,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證明了它的價值,一定是值得我們去熟讀、去深思的。
讀經典,就是在跟大師對話。這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的最有效途徑。
二是用心讀,讀活書。
這個世界上有有字之書,還有無字之書。社會就是無字之書,是一部更大的大書。
書中的道理來自于社會實踐,但并非社會實踐本身,書所能揭示的道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況且再好的道理也有其局限。所以讀書不能讀死書。
毛澤東曾經講:“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
讀書一定要帶著問題意識。最好的讀書是聯系實際來讀書,善于把書本中的普遍規律與我們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所以讀書要避免兩個誤區:
一個是片面的教條主義,認為書中都是對的,亦步亦趨; 二是狹隘的經驗主義,認為書本都是書生之見,都是沒有用的東西。
一本好書,可以教給我們的大多是基本的原則和理念,但原則和理念的具體運用,卻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悟。
沒有人會只靠書本打仗,就像沒有人會只靠書本管理一樣。
凡是好書,提供的不是現成的行動指南,更不是唬人的談資和包裝,而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供思維的啟迪,包括對現象的洞察力和對事務的判斷力。
一句話,提供的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條文。
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和學習前人或今人的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來的規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把這些規律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管理實踐之中,并在實踐中發展這些規律。
這才是企業家讀書應該有的境界。
三是分層讀,制度化。
讀書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又是戰略性的、長期的。
企業家讀書,本身就是長期主義的表現,需要長期的投入與積累。
更重要的是,不能光企業家一個人讀。企業家讀書,境界與水平越來越高,但其他的組織成員不讀書,企業家的思維與境界只能與團隊差距越來越大,這對一個組織來說,反而可能是災難性的。
所以好的企業家,一定是不只自己讀,自己帶頭讀,更重要的是,把讀書變成一種制度化的行為,變成打造學習性組織的一個重要手段,變成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
我們前面講過共產黨的勝利是思想的勝利,我們知道這種思想是怎么落地的嗎?就是制度化的學習,而且是一層一層的落地。
毛澤東是領袖,他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思想性著作。
林彪作為東北野戰軍、后來叫四野的司令員,相當于大區的負責人,他在反復閱讀毛澤東戰略理論和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東北野戰軍的作戰實踐,提煉出了一系列的戰術理念,像大家都熟悉的一點兩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組一隊等等。
這就把毛澤東的戰略思想,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法。然后林彪親自給縱隊司令講,縱隊司令回去給自己的師長講,師長回去給團長講,一直往下,到班長給自己的士兵講。這就全部打通、落地了。
什么叫三三制?攻進時三個士兵,成品字形的隊形。一個士兵在前,兩個士兵在后,叫前三角。
兩個士兵在前,一個士兵在后,叫后三角。一個班也是這樣。
一個班三個小組,一個小組在前,兩個小組在后,叫前三角。兩個小組在前,一個小組在后,叫后三角。
一個排三個班也可以這樣,一個連三個排也可以這樣,依次類推,一個縱隊三個師,也可以這樣。
理論上,一個士兵,你能理解一個小組的打法,你就能理解整個縱隊的戰術。上下全打通了。這才叫上下同欲。
這給我們什么啟發?不可能一本書包打天下。
從總裁到員工都讀一本書?聽起來很美好,事實上不可行。
林彪不可能要求 普通的士兵都讀毛主席的戰略論。 畢竟企業中不同層級的員工,面臨的問題 是不一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需要讀的書也是不一樣的。
高管需要的是理念,是思想,而基層需要的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操作性方法。 所以讀書一定要分層級。 就像共產黨那樣,從毛澤東的思想,到林彪的戰術理念,到士兵的具體打法,一步步落地。
一方面要制度化,一方面要分層級。
總裁要帶頭讀,帶領核心的高管要讀一本書,共同讀,統一理念和認知。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把這些理念和認知與企業管理的實踐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打法。
就像林彪總結出來的戰術理念一樣,然后把這些東西一層層地通過制度化的學習分享給組織的每一個成員。
所以,企業家和高管的讀書只是一個起點,消化、吸收其精華,并結合自己企業的實踐提煉出自己的理念,并變成企業員工可操作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算是結束。
這樣的讀書,才是完整的企業讀書。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樣的組織,才能真正做到上下同欲。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十大推薦書單
1.《喬布斯傳》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簡介:本書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官方傳記。作者通過對喬布斯本人及身邊家人、朋友、同事和競爭對手的采訪,以豐富詳實的資料和生動細膩的筆觸,全方位展現了喬布斯傳奇的一生,包括他的創業歷程、創新理念、領導風格以及對科技和文化產業的深遠影響。
推薦理由:喬布斯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家和創新者,他的故事充滿了激情、挫折與成功。管理者和企業家可以從他的經歷中汲取靈感,學習如何以獨特的視角看待產品和市場,如何堅持自己的理念并推動團隊不斷創新,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實現企業的轉型和突破。
2.《從優秀到卓越》
作者:吉姆·柯林斯
簡介:作者帶領研究團隊對1435家Fortune500公司進行了深入研究,歷時5年,發現了一些公司能夠從優秀跨越到卓越的關鍵因素和共同模式,如第五級經理人、先人后事、刺猬理念等,并通過大量案例進行了詳細闡述。
推薦理由:為管理者和企業家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他們了解如何將企業從優秀提升到卓越,如何打造卓越的團隊和企業文化,如何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創新者的窘境》
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簡介:本書探討了在技術創新的浪潮中,一些原本優秀的企業為何會在面對新的技術和市場變化時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作者提出了“顛覆性創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特點和規律,以及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顛覆性創新帶來的挑戰。
推薦理由:管理者和企業家可以從中了解到創新的本質和規律,學會識別潛在的顛覆性技術和市場趨勢,提前布局,避免陷入創新者的窘境,同時也能掌握如何利用顛覆性創新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變革。
4.《影響力》
作者:羅伯特·B·西奧迪尼
簡介:書中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剖析了影響他人的六大原則,即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案例展示了這些原則在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中的廣泛應用。
推薦理由:對于管理者和企業家來說,了解這些影響力原則有助于更好地與員工、客戶、合作伙伴溝通和互動,提高說服力和領導力,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企業的目標。
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德魯克
簡介:德魯克在書中探討了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包括時間管理、決策方法、人員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的管理原則和方法,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思維和工具。
推薦理由:是管理者的必讀經典。它幫助管理者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學會如何在復雜的組織環境中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正確的決策,培養和激勵員工,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
6.《窮查理寶典》
作者:彼得·考夫曼(編)
簡介:本書收錄了查理·芒格的演講、文章和語錄,展現了芒格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投資理念,包括多元思維模型、逆向思維、對人性的洞察等,以及他在商業、投資和生活中的諸多智慧。
推薦理由:為管理者和企業家提供了一種全面而深刻的思維方式。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可以幫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避免單一思維的局限;他對人性的洞察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員工和客戶,做出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決策。
7.《創業維艱》
作者:本·霍洛維茨
簡介:作者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分享了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如如何組建團隊、如何應對市場競爭、如何處理公司危機等,并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推薦理由:真實地呈現了創業的艱難歷程,為創業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書中的實用建議可以幫助他們在面對類似問題時少走彎路,增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的幾率。
8.《從0到1》
作者: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
簡介:本書探討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從無到有的創新,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觀點和方法,如壟斷思維、冪次法則等,鼓勵創業者和企業家從與眾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創造出獨特的價值。
推薦理由:激發管理者和企業家的創新思維,幫助他們打破常規,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和發展路徑。書中的理念可以引導他們在創業和企業發展過程中注重獨特性和創新性,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
9.《原則》
作者:瑞·達利歐
簡介: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如自我管理、決策方法、團隊協作等,這些原則是他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旨在幫助人們實現個人和職業目標。
推薦理由:為管理者和企業家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行為準則和決策框架。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可以提高個人的決策能力和執行力,打造高效的團隊文化,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
10.《金字塔原理》
作者:芭芭拉·明托
簡介:介紹了一種清晰、簡潔、有效的思考和表達方法——金字塔原理。該原理強調先總后分、結論先行,通過構建金字塔結構來組織思想,使文章或演講更具邏輯性和條理性。
推薦理由:對于管理者和企業家來說,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掌握金字塔原理可以幫助他們更清晰地闡述觀點、傳達信息,提高與員工、客戶、合作伙伴之間的溝通效率,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