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關稅這個事這兩天全網刷屏了,也有不少投資者朋友擔心自己持有的公司受到影響。
影響肯定是會有的,我看網上各種說法都有,大部分是說美國這是自己害自己,對我們不會有多大傷害。
我們應該愛國,并且相信自己的祖國,但是也不要盲目看不起別人。
任何人如果明知道杯子里面是毒藥,一定不會去喝,如果喝了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不知道或者不確定,第二種是不得不的喝,而且確定喝了不會馬上嘎。
這兩點美國似乎都滿足,加關稅的最終目的是讓產業回流,能不能達到目的,目前沒人知道,他們自己也不確定。
從經濟規律上來說,是有可能的,邏輯很簡單,資本是逐利的,哪里有錢賺就會去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看我們這些年把很多產業轉移到了東南亞,越南那些地方80%的產業都是華人投資的,也是一個道理,因為他們那成本低,有利可圖,不管是生產成本還是轉口成本,總之只要綜合成本低那就會過去。
美國想產業回流,要么是降低他們當地的成本,但這不現實,人員成本就不可能降下去,所以那就只能抬高外面產品進來的成本,以此來底線內部高昂的生產成本。
從這個角度來說加關稅當然有效,實際上關稅也是保護自身產業唯一的辦法,全世界都是這樣用的,我們也同樣如此,只是我們現在發展起來了。
那么美國現在就像四十年前的我們,我們當年能成功,美國為什么不能成功?
當然我不是說他們就一定會成功,相似的只是場景,背景并不一樣,我也認為他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美國肯定不會這樣想,川普迷之自信,我們同樣也要理性去看待,現在就說結果,為時尚早。
至少前期,是肯定會有影響的,我們很多企業已經在美國建了工廠,那么肯定會有這么一個現象,在美國的工廠肯定訂單接不過來,其他地方的工廠就會面臨出貨量下滑的問題。
美國最后能不能實現工業回流是未知數,但是效果肯定會有,只是進度和廣度的問題。
即便最后失敗了,多少也會回流一些。
而這部分回流的,自然就是其他國家所失去的,包括我們在內。
其實我覺得美國的目的應該是只想回流高附加值的產業,比如半導體、電子、電器等等,真要他們去生產鞋子衣服,應該還是做不到。
人的生活一旦上去了,就很難再下來,他們過了這么多年的好日子,再要他們去干苦活累活,這有違人性。
所以可以理解為東南亞那些地方能生產的東西,美國應該看不上,他們看上的是我們這些年發展起來的諸多高科技產業。
至于為什么對越南等地的關稅加得尤其多,我覺得很可能是想逼迫他們站隊。
那為什么他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呢?
因為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會造成美國滯漲,他們自己也知道,所以他們也說必須要經歷這個痛苦時期。
而現在出現滯漲,是很危險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美國就真的是閉關鎖國了。
同樣是發展國內工業,但這是跟我們四十年前最大的區別,孤立就意味著脫離全球陣營。
美國的底氣在于他們強大的消費能力,他們的消費占了GDP的70%,遠高于我們,全球25%的消費是美國貢獻的,而他們才三億多人口,你看人家活得多滋潤,真正的花錢如流水。
于是他們就想著把這個消費能力在國內消化,不買別人的產品。
這一點并沒有問題,但是同時會產生另一個問題,美國消費能力高是因為這些年一直在收割全世界,全球的企業為他生產諸多廉價的商品,他們左手金融,右手尖端科技,讓全球很大一部分的財富都向他們集中。
那孤立之后還能這樣收割下去嗎?
當然不可能嘛,首先美元一定就會衰落,因為你不買我的產品,我就賺不到美元,所以金融一定會被重創。
然后高端科技美國確實厲害,這個我們不用否認,到目前為止很多領域也遠超我們。
他們的科技厲害是因為每年投入的天量研發費用,然后把研發成本分攤給全球。
未來這個就沒法持續,因為有實力買他們高端產品的你不賣,因為要卡脖子,沒實力的買不了,因為沒美元,總不能找美國借錢去買,再說即便能借也沒法還,總不能像烏克蘭那樣拿核心資產去還吧。
所以時間長了,美國的成本逐漸會從全球轉到他們自己頭上,他們肯定承受不了,不要低估了“天量”研發投入的含金量。
一方面經濟滯脹,另一方面重建工業體系本身就投入巨大,如果不能再收割全世界,他們科技金字塔的地位就會搖搖欲墜。
如果金融和科技都衰落,還可能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嗎?
看我們自己,內需為什么這么難?不就是大部分人賺錢辛苦嗎,科技突破為什么這么難?不就是缺錢嗎,典型的就是醫藥,如果大家都有錢,買藥貴點無所謂,那就集采的價格就可以高一點,藥企就有比較好的利潤了,新藥研發不就跟上了嗎?
沒錢的時候就只能用時間去熬,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先突破最緊急的領域。
所以目前美國面臨這種非常艱難的問題,加關稅最大的好處是延緩問題的爆發,但同時也會加劇問題的積累,最后可能就是無解。
所以對于這次關稅事件,從經濟角度,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尤其是產品出口到美國比較多的企業,這么高的關稅不可能廠家消化,只能是提價銷售。
一段時間后,美國是不是就因此工業回流了,某些行業有可能,但大部分行業很難。
時間越長,回流的自然就會越多,但是壓力也會十分巨大,能不能抗得住,我覺得是個問題。
那么對于我們來說,從宏觀角度,肯定是團結美國以外的所有地方,雖然單個地方的消費力差了一點,不過人多力量大,慢慢成長唄。
放在資本市場,如果某些公司短時間內因此受到影響,只要不是傷筋動骨,從長期來看,我覺得也沒問題。
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本來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身就是衡量企業是否優秀的因素之一,關稅問題也只是問題之一而已。
從投資角度來說,優秀企業的市值如果因此陷入低迷,也就意味著低成本的機會,望大家珍惜。
總之,現在的美國,影響不了我們的國運,遇到問題不要緊,解決之后就是更上一層樓。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匯總》表,里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公司,并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里更新數據。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獲必然巨大。
#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