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的陳女士反映在網上買了一條上萬元的卡地亞項鏈,兩個月后又通過同一個平臺出售卻被平臺鑒定為“實物與訂單不符”她怎么也想不通。
根據訂單信息,這條卡地亞項鏈是1月份陳女士在得物平臺買的價格是13009元,訂單顯示商品通過了平臺的鑒別。
陳女士:拿到以后,這項鏈比較小,所以我以賣家的身份,原封不動地把商品出售了。
記者:小是什么意思?
陳女士:它的規格很小,戴在脖子上比較顯小,我就嫌棄它,那我就賣掉。
3月份,陳女士又在平臺上掛出了項鏈標價21499元,比兩個月前買來時高不少。
有買家拍下后,她把項鏈寄給平臺鑒定沒想到結論是實物與訂單不符。
商品被退回,還因此被扣了500塊的保證金。
陳女士:他告訴我,因為我購買的時候,渠道是保卡隨機。我現在出售渠道是2024年的,因為我買來的時候,這張保卡是2024年的。保卡隨機是因為,有可能發過來是2022年的保卡、2023年的保卡、2024年的保卡,是近三年的保卡。我收到2024年的保卡,以2024年的規格出售,這個貨品是2024年的,保卡也不是我偽造的,是他們得物發給我的。
陳女士手里的這張保卡編號為MCB007,時間寫著2024年4月25日。
在項鏈卡口處同樣印著MCB077。
她想不明白,保卡和商品的編號能對上購買日期也是2024年,自己在出售時選擇“保卡信息一致 2024年”,平臺為什么不認呢。
記者:東西是真的嗎?
陳女士:東西是真的。
記者:你當時買的時候是保卡隨機?
陳女士:對。
記者:那你賣的時候也選保卡隨機好了呀。
陳女士:因為它規格有保卡隨機,2022年、2023年、2024年。我收到的是2024年的保卡,因為2024年、2023年的規格,價格又是不一樣的。
記者:那保卡隨機跟2024年的保卡,中間差價有多少錢?
陳女士:那有點多,因為保卡隨機現在賣價是18999元,2024年沒有一個賣出來,價格可以隨我自己定。
得物平臺客服熱線:將您的情況直接反饋給專員,這邊會盡快和你聯系,以專員回復為準。
平臺回復經核查,賣家出售一款卡地亞項鏈時選擇的保卡規格與原購買規格不符,因此被判定不通過。
賣家3月出售時選擇了“保卡信息一致”的規格,曾購買的是一款“保卡隨機發”的規格,出售頁面明確提示“保卡信息一致”的規格“需要保卡填寫信息與商品激活信息全部一致”,購買商品詳情中,也明確提示以上兩種規格的差異,“保卡隨機發”規格下“商品保卡填寫的信息可能與商品激活信息不一致”,目前仍在與賣家積極溝通,可選擇其他規格出售。
來源:1818黃金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