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清明節,承載著慎終追遠、緬懷先輩、傳承精神的文化內涵。在肇慶,清明節不僅是祭祖踏青的民俗傳承,更是紅色血脈的深情回望。走進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園,英烈忠魂長眠于此;翻開肇慶的紅色篇章,從沙浦到領村,從高要到廣寧,無數英雄兒女為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那些銘刻在紀念碑上的名字,既是肇慶的紅色地標,也是民族復興的精神路標。
近日,肇慶市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生態文明”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旨在通過緬懷革命先烈、倡導文明祭掃、踐行綠色理念,引導市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中汲取奮進力量。無論是“清明網上祭英烈”,還是“行走的思政課”通過徒步探訪革命遺址和文化景點,在“行走、體驗、感悟”中實現知行合一,還有清明詩會、植綠護綠等形式,這些活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不僅豐富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也為推動肇慶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書寫新時代的清明新風尚。
▲市第六小學組織預備少先隊員開展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們參觀麒麟街嶺南民居。
▲黨員在高要區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緬懷先烈。受訪單位供圖
▲市六小學生們參觀高要書店。
▲市六小學生們參觀中共西江特委機關及交通站舊址。
▲3月30日,在肇慶市嶺南書院內舉行的“春之聲”清明詩會。西江日報記者 胡源愿 攝
“行走的思政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文化基因
清明節前夕,肇慶市第六小學以“行走的思政課”為載體,組織一年級40余名即將入隊的預備少先隊員,開展了一場“追尋革命前輩的奮斗足跡”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以徒步研學串聯起紅色記憶和非遺文化,引導學生在行走中感悟歷史、傳承精神。
4月2日下午,孩子們在老師和文藝志愿者的帶領下,從學校出發,沿著端州區豪居路文化街區、麒麟街、正東路、十字路等歷史街區徒步前行。活動中,學生們依次參觀了麒麟街的嶺南民居、中央西江特委交通站舊址,騎樓街的倚巖茶樓、高要書店、肇慶裹蒸文化展覽館、牙鷹樓等文化地標,從百年老字號到非遺展館,從青磚灰瓦的嶺南特色民居到革命遺址,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年輪上,感受肇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舊址,小隊員們參觀革命先輩辦公、生活的場景,撫摸遺留著歷史紋路的墻面,聆聽文藝志愿者講述革命者的英勇事跡。通過生動的講解,孩子們了解到西江特委交通站作為革命時期的重要聯絡點,為傳遞情報、支援前線發揮了關鍵作用。“原來歷史書上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我以前不知道這些歷史秘密,聽了故事后覺得很震撼,以后還要帶爸爸媽媽一起來看!”一位小同學說。
此次活動不僅是清明節主題教育,更是一堂沉浸式的隊前教育課。市六小謝春華副校長表示,通過徒步研學的方式,學校希望幫助預備隊員們更深入了解肇慶的革命歷史和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對少先隊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讓紅色基因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謝校長說。
活動全程融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學生們在徒步中錘煉意志,在參觀中增長知識,在互動中感悟文化。在市政府旁的休憩處,學校還安排了有獎問答環節,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革命歷史的理解。文藝志愿者趙圖強和廖東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文化的力量,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實踐育人的目標。”參與活動的學生紛紛表示,這次“行走的思政課”讓他們對肇慶的紅色歷史和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據了解,這批預備隊員將于今年六月正式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市六小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大思政課”建設,通過更多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以綠寄情 文明祭掃樹新風
清明前夕,高要區以一場“紅色+綠色”主題活動,為傳統節日注入生態文明新內涵。4月2日上午,肇慶市文聯與高要區委宣傳部聯合組織黨員干部及樂城鎮黨員代表,在樂城鎮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愛綠植綠護綠興綠”暨“緬懷英烈爭做先鋒”聯學共建主題黨日活動,以植樹寄哀思、以新綠傳信仰,探索出文明祭掃與生態保護融合的新路徑。
以莊嚴儀式追思英雄、以新綠幼苗傳承信仰,樹立清明節文明祭掃新風尚。全體黨員干部整齊列隊于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低頭默哀、鞠躬致敬,隨后依次敬獻鮮花,表達對先烈的深切緬懷。
隨后,黨員干部來到領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周邊開展植樹活動,揮鍬鏟土、扶苗培土、提水澆灌,干勁十足。經過一番辛勤勞作,新栽種的樹苗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次活動將紅色教育與生態實踐深度融合,既是對“岳山造林”光榮傳統的傳承,也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參與黨員紛紛表示,這種“以綠寄情”的祭掃形式,既避免了傳統焚燒祭品的污染,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生態文明理念,更讓緬懷先烈的情感有了具象化的載體。活動尾聲,全體黨員面向新栽的樹林集體宣誓,承諾將紅色精神轉化為推動綠色發展的動力。“紅色教育+綠色實踐”,既表達對先烈的敬仰,又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胡美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