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特朗普宣布了對等關稅政策,對主要貿易伙伴都提高了關稅,對中國產品增加了34%的關稅。
特朗普這個政策公布之后,各國反應不一,其中新西蘭率先滑跪,宣布不會采取對等報復措施,而中國則馬上宣布會采取對等報復措施。
今天,中國正式宣布,對所有原產地為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加征的關稅幅度與美國一樣,并且是無差別加征。
中國這次的貿易報復措施力度前所未有。以前美國制造貿易摩擦時,中國也經常會采取一些報復措施,但報復對象都是精挑細選過的,以免對國內經濟運行秩序造成太大沖擊。
而這次中國卻進行了完全對等的報復措施,而且不做任何區別,姿態之強硬前所未有,也可以說是1978年以來從未有過的。
中國之所以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尤其是糧食,再就是高科技產品,比如芯片等。
但在2018年的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采取了加征關稅的措施,并且對中國采取了高科技產品禁運措施,所以,高科技產品部分目前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量實際上并不大。
主要需要考慮的是農產品,也就是糧食。因為美國對華出口的產品中,糧食一直是占比例最高的門類。
中國這次之所以如此強硬,也是因為在2018年的貿易戰之后,就開始不斷分散糧食進口來源,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對華糧食出口目前也已經提高得比較多了。
尤其是俄羅斯,在過去三年多里,因為受到歐美的制裁措施,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小麥進口協議,消化了相當一部分俄羅斯出口的糧食。
美國糧食相比于中國,除了量大之外,一個最主要的優勢是生產成本較低,所以價格相對較低,這也是中國在1978年之后能夠迅速解決吃飽飯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美國糧食生產成本低,則是因為美國土地集約化經營,機械化程度較高,所以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尤其是相對中國單家獨戶的小農經濟而言,成本確實較有優勢。
但中國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留在農村的人口已經大幅度減少,土地集約化經營的條件已經趨于成熟,近些年來各地的土地幾乎主要都是種糧大戶在耕種。
隨著土地經營逐漸集約化,糧食生產成本也已經比之前大幅度降低,與美國的差距也在縮小。
也就是說,一方面是中國對美國糧食的進口依賴度已經今非昔比,不至于因為美國減少對華糧食出口,就會導致中國糧食價格猛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糧食生產成本下降,自給率也比較高,所以即使美國糧食價格上漲,對中國的糧食價格也不一定會有特別嚴重的影響。
退一步講,即使糧食價格上漲,只要在可控范圍內,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有可能會讓農民收入增加。
過去這幾年,中國糧食價格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農民一直是比較吃虧的。尤其是去年,玉米價格甚至低到每噸1800-2000元,許多農民都在抱怨糧食價格太低。
消費品方面,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實際上并不多,即使有些是美國品牌,原產地也并非美國,所以對中國普通消費者未必會有太大影響。
相反,特朗普加征關稅之后,并不能改變美國大量日用消費品都必須從其它國家進口的現狀,尤其是中國,所以此舉可能會導致美國物價進一步提高,致使目前已經非常嚴重的通脹雪上加霜,美國消費者會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還是那句話,美國人的選擇配得上他們將要承受的來自特朗普的暴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