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全球最大白鶴種群進入春季遷徙核心期。4月2日,在吉林省鎮賚縣莫莫格濕地,200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與同期抵達的100多只白頭鶴、數千只灰鶴共同構成春日濕地里的“珍禽方陣”。當前,濕地內鶴鳴聲聲、生機勃發,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圖景。
遷徙規模創新高,物種多樣性凸顯。鎮賚縣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黃金驛站”,今年白鶴“先頭部隊”規模同比增加20%,抵達時間較往年提前了兩周。單日觀測數量突破2000只,預計未來兩周將迎來逾4000只白鶴集群停歇。與白鶴同行的白頭鶴數量達百余只,為近十年同期最高紀錄。灰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亦同步抵達,形成“萬鳥翔集”的生態奇觀。專家指出,白頭鶴與白鶴混群遷徙的現象,印證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食物資源的豐沛度。
“濕地食堂”精準補給,護航遷徙生命線。為應對候鳥集中抵達,鎮賚縣提前優化濕地淺水區及農田殘茬區域,確保白鶴等鳥類“落地即享”高能量食物。護飛志愿者全天候監測重點區域,利用無人機巡護和重點區域巡查,嚴防干擾候鳥行為。數據顯示,近年來白鶴在鎮賚縣域內濕地春秋兩季停歇時間超100天,創各停歇地之最。
科技護飛再升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加碼”。依托“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網絡,在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實時捕捉到白鶴群在濕地淺灘優雅踱步、白頭鶴家族集體覓食的珍貴畫面。衛星追蹤顯示,大部分白鶴選擇鎮賚莫莫格濕地作為遷徙“中轉站”,春季最長單次停歇記錄達41天。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吉林白城護飛隊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增的3處夜棲安全島和5公里生態緩沖帶,將進一步降低人類活動對候鳥的干擾。
隨著氣溫回升,莫莫格濕地即將迎來白鶴遷徙峰值。鎮賚縣以“生態糧倉”守護“鳥類天堂”的實踐,不僅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方案,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片黑土地上生根綻放。(攝影:潘晟昱 姜海濤 剪輯:張磊)
來源: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磊 尹雪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