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漢諾威4月4日電 題:從漢諾威工博會透視工業發展新趨勢
新華社記者李超
202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日落下帷幕。本屆工博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展出了最新的工業生產、物流、服務等領域解決方案,探討未來產業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能源轉型等方面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加速與工業融合
一年前的漢諾威工博會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興起對工業生產的影響才初見端倪。一年后的今天,參展商正清晰地給出答案:人工智能正加速從前沿技術概念向工業制造領域實際應用的深度滲透。
從生產線流程優化到基于機器視覺的精密質檢,再到預測性維護、工業數據整合分析,以及輔助一線工人操作的智能聊天助手,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工業制造各個環節。
微軟公司資深項目經理凱爾·揚介紹說,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在相關行業應用于幫助解決一線技術人員短缺、調度優化等問題。通過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管理系統,企業能更精準地調度技術人員,優化規劃以減少時間和能源消耗。
揚說,人工智能還可以承擔重復性、流程化的工作,如幫助技術人員在提供服務后自動生成服務報告,讓技術人員專注于解決復雜問題。這種解決實際問題、帶來可衡量效率提升的人工智能應用方式前景廣闊。
伴隨著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局勢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工業企業期待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以幫助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源并提高競爭力。
美國貝恩公司合伙人斯圖爾特·西姆在工博會期間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隨著接下來幾年的技術演變,更多的機遇將會隨之而來。
人形機器人迎來蓬勃發展期
與人工智能技術協同并進,日益靈活、更加智能的人形機器人成為本屆工博會上備受矚目的另一前沿技術。
“你注意到了嗎,我們的機器人登上了今年工博會的開幕晚會。”德國機器人分銷商MYBOTSHOP的大客戶經理丹尼·埃勒丁在展會現場向記者展示了該公司產品在開幕式現場與舞蹈藝術家共同演出的照片。
埃勒丁說,隨著能力更強的人形機器人陸續進入市場,來自工業界的問詢和需求顯著增長,特別是涉及倉儲物流的打包、搬運以及工業生產中的裝配等場景。
他對人形機器人銷售業務的前景非常樂觀,其公司今年初至今已售出約50臺人形機器人。他預計未來幾年,人形或四足機器人將成為許多工業企業的標準配置。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高級顧問揚·尼克拉斯·米爾海姆斯說,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等全球汽車巨頭紛紛與人形機器人公司達成合作并投入巨資,這是行業巨頭對人形機器人未來潛力進行布局的明確信號。人形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工作,執行靈活任務,且其應用成本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能源轉型正經歷多元探索
圍繞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工業界正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技術路徑和戰略選擇,工博會上相關領域專家討論了電池和氫能等技術的發展前景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加拿大沃爾塔能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丹尼斯·庫魯西斯說,不存在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單一方案,當前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電氣化進程雖然方向明確,但也遇到了現實挑戰,如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電池技術瓶頸等問題。“未來十年,除非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否則不可能實現所有車輛的完全電氣化。”
庫魯西斯表示,隨著能源供應結構逐步轉型,儲能技術和現代化電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型電池技術將有巨大發展前景。
氫能在全球能源轉型中也是備受關注的技術,但記者看到,本屆漢諾威工博會期間各方對氫能展現出較為復雜和審慎的態度。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國際事務主任克里斯托弗·黑布林說,經歷了前幾年的“概念熱潮”與“過高期望”后,氫能技術當前正處于一個“厘清現實”的階段。他說,盡管氫能發展面臨諸多困難,進展慢于預期,但全球已有多國出臺氫能戰略,政策層面的長期承諾依然穩固。
德國氫能協會專家弗里德麗克·拉森以德國氫能產業發展為例指出,德國在氫能領域起步較晚,目前很多方面陷入發展瓶頸,必須加速規模化部署、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并為氫能項目提供可靠的融資支持,才能推動相關技術和產業實現突破,為行業帶來變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