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黃金價格持續攀升,屢屢刷新歷史紀錄。3月14號,金價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關,最近一周更是穩定在3000美元以上交易,周五雖有波動,短暫跌破3000美元,但很快又回升,實現了歷史上首次完整一周均價超3000美元。從全年來看,黃金已累計上漲超14%,在各類資產中表現突出。
這一形勢讓華爾街大銀行們忙不迭重新調整預測,其中高盛的表現頗為有趣。去年11月中旬,高盛在一篇報告中預測金價會在2025年年底突破3000美元,當時認為推動金價上漲的主要結構性因素來自全球央行購金,周期性因素則包括美聯儲降息等,而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利率上漲和美元走強。
然而到了今年1月6號,情況發生變化。特朗普的關稅戰和貿易戰使高盛認為美元指數會被推高,同時1月美國通脹數據顯著反彈,美聯儲也釋放出今年降息需謹慎的信號,這些因素致使黃金價格下跌。于是,高盛對黃金的預測突然改變,從原先預計2025年年底突破3000美元,下調至2025年年底只能到2910美元,將突破3000美元的時間推遲到2026年年中。
高盛給出的邏輯是,2025年美聯儲降息次數和幅度會下降,美國通脹繼續下跌,這會抑制黃金ETF的需求,從而抵消全球央行購買黃金帶來的推動作用。高盛還判斷,未來1 - 3月黃金價格將在2600 - 2700美元區間波動。值得注意的是,1月6號高盛發報告時,黃金價格為2630美元,甚至低于11月7號特朗普當選時的2700美元。
但事實證明,高盛1月6號下調金價的時間點,恰恰是黃金從2630美元向上猛沖3000美元的起點,也是紐約黃金期貨大擠兌爆發的前夜。通過回顧高盛的報告可以看出,一些投行的預測可能只是根據市場價格波動來調整,缺乏對市場關鍵轉折點的準確判斷。
從高盛1月6號的黃金報告中,能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1月6號時,高盛和華爾街大銀行根本沒考慮到特朗普可能對黃金加征關稅這回事。要是考慮到,就不該下調黃金價格,畢竟加征20%關稅會使從加拿大、墨西哥進口的黃金價格上漲。這也反過來印證了在“2025年全球黃金風暴”核心課中的一個關鍵結論,即對特朗普關稅的炒作,其實是混淆視聽的手段,目的是掩蓋紐約和倫敦黃金體系遭遇空前擠兌的事實。
第二,以高盛為代表的華爾街大銀行和黃金做市商,直到1月6號,都沒預料到1月29號紐約和倫敦會爆發大規模黃金擠兌。他們對黃金市場底層規律正在發生的重大變化毫無察覺。高盛的黃金研究團隊,預測金價還停留在關注美聯儲利率政策、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通貨膨脹以及黃金期貨市場的技術指標上,沒意識到市場、人心和世界都已改變,黃金價格規律必然隨之變化。
當人們對擁有實物黃金的欲望超過某個心理閾值時,全球央行、金融機構和個人大客戶對實物黃金的交割需求會形成正反饋,相互激蕩形成鏈式反應,一人交割會誘發更多人交割,更多機構也會卷入,進而形成交割擠兌。紐約的擠兌風暴會通過紐約和倫敦之間的ESP機制傳導到倫敦,引發倫敦黃金現貨市場的黃金荒。
第三,如果高盛等華爾街大銀行對未來金價走勢的判斷,依舊基于舊模型和傳統觀念,那么仍有可能出錯。比如,看到金價突破3000美元后,高盛將今年年底金價預測上調到3100美元,瑞銀上調到3200美元,麥格里集團更是激進,認為今年第三季度金價將沖擊3500美元/盎司。
但重要的不是預測數字的高低調整,而是背后的底層邏輯。若不搞清楚底層邏輯,無論調高或調低預測,都可能失誤。在核心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判斷方法,雖不一定正確,但鑒于全球化已進入冬季,黃金市場動蕩加劇是大趨勢。在類似今年年初黃金大擠兌的極端行情下,決定金價走勢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美元指數、美國國債收益率或傳統黃金期貨市場指標,而是人們對擁有實物黃金的渴望程度,直白說,就是每月黃金期貨合約形成的實物交割量,以及這些實物交割量最終使紐約康斯金庫流出多少黃金。
當然,在正常市場情況下,原先的參照指標仍會發揮作用。這次全球黃金風暴是嚴重的黃金擠兌事件,與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并無本質聯系,特朗普只是金價暴漲的替罪羊。12月18號有大買家趁黃金價格暴跌入場掃貨,倫敦現貨市場交貨異常,紐約和倫敦的黃金部分準備金體系遭遇擠兌風暴,暴露了兩大市場內在的脆弱性。
目前,“黃金風暴的核心課”已完成,本周末即將上線,總時長達到創紀錄的6小時45分鐘。這堂課旨在徹底梳理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持續兩個半月的全球黃金大動蕩的前因后果和底層邏輯。搞清楚核心原理后,判斷未來黃金市場走勢的關鍵指標,是觀察ESP機制的震蕩幅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