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小眾風格酒在圈里有不少人討論,對于小眾風格酒的發展,我短期內持悲觀態度,長期還是持樂觀態度。短期悲觀的核心是現在并沒有一個真正喝掉小眾風格酒的市場,很多小眾風格酒只是被人熱炒,經濟消費環境一變,這些酒的銷售便被打回原形。
最近我走訪了許多渠道,也有同樣的感受,多數渠道還是賣主流風格白酒,感興趣小眾風格酒的人還是少,這類人多數是酒友,藝術、文化領域從業者。相比酒友來說,藝術、文化領域有實力的人確實可以帶動一個市場。
最經典的就是酒鬼酒,說到酒鬼酒,早期風格跟平壩窖酒相似。在圈內,我們經常戲說平壩和酒鬼的區別在于少了一位黃永玉,黃老作為美術界的泰斗,確實有很強的勢能,尤其在90年代,有勢能的人會帶來很多渠道和客戶資源。
那個時候,酒廠的營銷公關主要圍繞省長及更高級別人物,這些人物甚至可以左右一家酒廠的發展。酒鬼酒因為有黃老加持,不管做藝術圈層,還是公關特殊人物,都顯得比同類酒廠要輕松一些,使得其在90年代初期得以快速發展。在同一時期,擁有很強釀造技藝的平壩窖酒卻開始走下坡路,而后日薄西山,一蹶不振。
只可惜酒鬼后來不爭氣,一手好牌打個稀爛。最讓人惱火的是,現在的酒鬼酒釀造風格越來越靠近五糧濃香,曾經的個性越來越弱。
除此之外,酒鬼酒標注的是馥郁香型,然而酒鬼酒的香型標準是基于地理保護標識來的,這個標準對產區有嚴格限定,限定的產區只有酒鬼酒廠,而這也導致馥郁香型只有酒鬼酒能用,其他酒廠即便用馥郁香工藝釀酒,也沒法標注馥郁香。
而這也是馥郁香難以做大的原因,大的香型酒,都需要很多酒廠一起做大,一家酒廠玩,沒有人會幫你,一旦行業出現問題,說不定還會被拉來背黑鍋。“塑化劑”事件沖擊最大的是酒鬼酒,但業內人都知道,當時很多酒廠產品塑化劑超標。
當前的白酒消費環境不如90年代,也不會出現像黃永玉這樣級別的藝術家并竭力推一個品牌酒,對于其他小眾風格酒,已經沒有機會走當年酒鬼發展的路子。
這幾年,貴州小眾風格酒表現出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看似熱鬧,其實對酒廠沒有幫助。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貴州酒廠天天喊要復興老工藝,出了不少所謂的老工藝酒,但就是不恢復老工藝生產,酒廠寧愿恢復醬酒生產也不恢復老工藝。
對于這,酒廠其實很清楚,喊口號其實是忽悠一些有情懷的酒商開發產品,因為這類酒在目前這個環境下很難實現大量飲用消費,不少消費者都是以投資炒作的心態購買產品,這種購買并不持續。
更惱火的是,從生產角度,酒廠生產小眾風格酒,這個酒一旦賣不出去,所有的錢就砸在了自己手上,不會有人接盤;如果生產醬香酒,即便釀出的醬酒賣不動,也可以在原酒市場賣給其他品牌酒企。如果做的醬酒需要好的調味酒,酒廠都可以到茅臺鎮等醬酒產區采購。在當前這個大環境下,從酒廠角度,釀醬酒肯定比釀小眾風格酒劃算。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勻酒廠恢復了醬酒生產,平壩窖酒大規模釀造醬酒。
那么為什么一些酒廠要宣傳小眾風格,一方面一些酒廠有小眾風格酒庫存,他們需要將其賣出,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宣傳可以吸引投資。對于不大的品牌,經營酒廠賣酒是一筆生意,吸引投資又是一筆生意。
然而沒有真正消費客戶,即便獲得了投資,也解決不了長期問題,而這也是當前小眾風格酒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投資者錢砸進去,熱了一段時間,錢消化完了,品牌、市場就涼了;渠道端做一個小眾風格酒,投資的、收藏的客戶買完一堆酒之后,買不動了,酒廠后面沒好酒了,玩不下去了,就消停了。
其實這也是我認為小眾風格酒會有二十年空窗期的原因,因為真正消費市場沒有出來。
這類消費市場起來要從渠道端入手,同時還要培育消費者,這個時間和周期比較長,當這個市場成熟之后,酒廠才有底氣真正啟動生產線釀酒,從開始釀酒到真正出好酒,又有一段時間,整個時間折合來算,大概需要20年。
下面我來說說這20年需要完成的變化。在渠道端,我們需要抓住這幾股力量:
1、從事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多數喜歡有特點且高級的酒,他們消費力強,勢能高,我們可以聯合他們創作一些小眾酒,我們出酒體,他們出藝術設計,用他們的勢能推廣這些產品,同時給他們足夠分利;
2、與藝術圈一樣,收藏圈也喜歡小眾、高調性、有獨特特點的酒,這個圈子的玩法跟藝術圈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收藏圈購買更偏投資,藝術圈更多是喝掉;
3、在會所、休閑吧等高凈值客戶聚集地,為他們專門打造高調性、包裝漂亮、品質獨特的酒,同時給終端會所足夠返利,讓會所有動力推產品;
4、培育品酒意見領袖,針對餐酒俱樂部,提供相應小眾產品,由意見領袖作為講師,在餐酒俱樂部與大家分享白酒品鑒及白酒文化,慢慢引導并培育客戶,為后期做市場打基礎(當前餐酒俱樂部主做紅酒、精釀啤酒、威士忌、日本清酒,幾乎不做白酒,但他們都感興趣白酒,因為這個大環境,只做前幾個酒品類很難生存,增加白酒可以增加這些俱樂部的生命力,但增加白酒的前提是這類白酒產品一定要有高分利,傳統大廠嫡系酒他們不感興趣,因為沒利潤。會所、休閑吧也是如此,他們需要這些酒能給他高返利,而大廠嫡系酒是做不到的。休閑吧主要是酒吧、雪茄吧);
5、合作喜歡品酒的傳統酒商,這類酒商多少會有點情懷,也細分了自己的客戶,會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賣小眾風格酒;
6、深挖品牌和工藝歷史,實事求是,不夸大宣傳,與文化圈聯合,文化圈的人消費力也強,勢能高,但不喜歡浮夸的宣傳,我們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一定要把歷史、當下講好,理解要深刻,當你理解足夠深,文化圈的人理解你的時候,他們會重視與你的合作;
7、打造體驗館,引導客戶,深入服務、體驗營銷,讓客戶在體驗館里感受這種酒的獨特,并轉化成為自己的消費客戶;
8、擁抱互聯網,在互聯網上做品牌旗艦店,通過文字、短視頻等平臺進行曝光互動,讓更多消費者認知品牌及我們的品質。其實互聯網集中了大量品酒愛好者,品質獨特且高級的酒是互聯網酒友所推崇的,互聯網酒友除了消費以外,還可以幫品牌造勢。
簡單來說,我們的渠道培育就是“一類酒商、三個圈子、四種場所、擁抱互聯網”。一類酒商是指喜歡品酒的酒商,三個圈子指的是文化圈、藝術圈、收藏圈,四種場所指的是俱樂部、會所、休閑吧、體驗館。
做好這些,即便有資本進入,也需要五年多的時間,客戶慢慢培育起來,需要大約十年的時間,酒廠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優質酒差不多是客戶培育起來之后。從今年開始,滿打滿算差不多20年后才有真正穩定且持續輸出好酒的小眾工藝酒廠。
這么多動作,圍繞一家酒廠做,前期風險大,因為環節多,周期長。但跳出酒廠,圍繞酒來做還是可行的。當前小眾風格酒表現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其實也是資本和一些有情懷的大商活動出來的結果,培育這種渠道,可以借著他們發力的勢頭,順勢而為,同時發展自己,在他們的熱度下降,優質酒供給不足的時候再換別的產品玩。
其實在威士忌等領域,沒有白酒這么強大的大單品,白酒有這么強大的單品,是因為有一個龐大的商務市場。在白酒里面,白牌酒做不了強單品,既然做不了強單品,那我們不如換個思路,那就做靈活的產品。在威士忌里面有獨立裝瓶商的玩法,白酒也不是不可以。
其實這20年的空窗期,我最擔心的是會釀小眾風格的釀酒師,當前貴州很多小眾工藝酒是90年代中期沒落的,那些釀酒師到現在年輕的也有六十多歲,二十年后,他們八十多歲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指導年輕人生產。
在幾路風格酒中,董酒、平壩、朱昌、文君、金沙窖都有恢復老工藝的希望,勻酒恢復老工藝比較難,福泉幾乎沒有恢復的可能,每次想到這件事,我只能感慨,有些工藝恢復,只能看緣分。
說到這里,大家對小眾工藝酒恢復及復興有哪些想法及建議,歡迎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