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并非這樣。從1929年到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中間相隔10年,這期間只要采取正確行動,本可以避免二戰發生。然而,最終是美國的一項法案將世界推向了深淵。歷史會驚人地相似,重蹈覆轍嗎?
1929年,短短不到一年時間,道瓊斯指數從363點暴跌40%,降至220點。當年12月,猶他州共和黨參議員斯姆特認為,經濟下滑是因為關稅太低,大量歐洲商品涌入搶占了美國市場。他覺得,要讓美國再度繁榮,必須大幅提高關稅。于是,他與眾議員霍利發起了增加關稅的提案。
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個提案自然得到眾多農場主和企業主的擁護,他們覺得這是為民著想的好提案,找準了商品賣不掉的關鍵問題——關稅太低。在這種高漲情緒下,理性的聲音只能沉默。瞬間,美國各行各業達成共識:經濟危機源于關稅太低,只要提高關稅,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當然,也有一些議員反對。他們指出,提高關稅會引發他國報復性加稅,最終結果是誰的商品都賣不出去。但在民眾的狂熱情緒下,這些議員被罵成“買辦”,只能乖乖閉嘴。就這樣,超過2000種商品被列入加關稅清單。
1930年4月,關稅法在兩院通過,就等胡佛總統簽字實施。仍有人想做最后努力,5月4日,1028位美國經濟學家聯名簽署請愿書,請求胡佛不要簽字,核心意思就是別自己害自己。胡佛還找來摩根總裁拉蒙克,拉蒙克事后回憶說,自己差點給胡佛總統跪下,勸他別簽字,因為這么做不僅會打擊經濟,還會讓極端主義抬頭,最終引發戰爭。
然而,手握權力的胡佛卻一意孤行。他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提高關稅、實行貿易保護,美國就能再度繁榮。于是,胡佛一口氣將進口關稅提高到驚人的50%。政策實施那一刻,支持加稅的美國工商界和農業界都喜笑顏開,覺得美國市場以后都是自己的了。
但事情并未如他們所愿。加拿大率先回應,英、德、意大利緊跟其后,紛紛將關稅提高到50%。法國更決絕,直接把美國商品關稅加到400%,這態度就像在說“不和你玩了”。德國最為激進,要求國內擺脫所有進口商品,建立自給自足的貿易體系。
那美國真的再次繁榮起來了嗎?根本沒有。1929年美國出口額還有54億美元,1930年降至21億,1931年降到13億,到1932年更是掉到7.8億。美國汽車行業最慘,下跌了95%。當初那些豪情萬丈的人都傻眼了,他們原以為1929年就是谷底,現在才明白,那還算不錯,真正的谷底是他們為擺脫困境而“創造”出來的。
從那時起,一場席卷全球的貿易戰爆發,到1932年,全世界貿易總量下滑70%,全球大蕭條來臨。接著,如預言般,右翼極端勢力、法西斯主義登上歷史舞臺。嚴格來講,美國的這項關稅法案才是二戰的導火索。
對比一下,1929年“黑色星期四”,道瓊斯指數從363點暴跌到220點,這是經濟大蕭條的開端,但之后指數曾緩慢回升。然而,1931年關稅法公布當天,指數就跌到230點,此后一路暴跌,直至低至41點。
回顧1931年,胡佛提出三個方案:一是驅逐移民,把工作機會留給美國人;二是增加關稅,阻擋外國商品進入;三是國內減稅,重振工商業。正是這三條,讓美國開始滑向深淵,直到羅斯福上臺。胡佛也被歷史公認為美國最差總統。
有意思的是,某些行為和言論與胡佛時期頗為相似。比如有人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聲稱經濟不好都怪其他大國,不僅對特定大國加稅,還對全球加稅,和1931年如出一轍。老話說得好,“好言難勸該死的鬼”,即便很多人知道后果,卻依舊朝著錯誤的方向狂奔。
就像某人在與他人辯論時反復宣稱,只要當上美國總統,當天就讓俄烏戰爭停火。但當被要求拿出具體方案時,卻裝聾作啞,因為根本拿不出方案,所謂的辦法可能就是讓一方停止援助、另一方割地求和。這種讓在戰場上堅毅抵抗的人投降的言論,簡直荒謬,因為這不僅關乎個人尊嚴,更關乎國家尊嚴。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周年,其實這個時間點更像是在提醒,如今的局勢或許正走在三戰前的危險邏輯上。希望良知長存,世界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