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誰都沒有想到,才短短半年普京政府就對臺海局勢和我國統一大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近期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在媒體面前表示,普京政府現在并不擔心中美在臺海爆發沖突,從而加劇地緣形勢的不確定性。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俄羅斯還在高調指責美國“煽動臺海危機”,如今卻突然改口稱“中美都不想動武”,甚至暗示緊張氛圍是“人為制造”。
這種態度轉變之快,連西方智庫都感到意外,那俄羅斯究竟嗅到了什么信號才會做出這種決定?
在美國加速勾連臺灣當局、解放軍密集巡航臺海之際,俄羅斯這種的“淡定”背后,是否藏著更深層次的政治算計?
2023年11月,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在記者會上火力全開,痛批美國違反一中原則:“華盛頓嘴上說著維持現狀,實際卻在武裝臺灣,這是對中國的直接挑釁。”
彼時正值拜登政府批準第11次對臺軍售,美軍P-8A偵察機頻繁穿越臺灣海峽,中俄在東海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的強硬表態,可以說是給不少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然而就在不久前,同樣是魯登科,面對記者追問臺海風險時,卻突然話風一轉表示:“我們不擔心中美爆發沖突,因為雙方都沒有軍事解決的興趣。”
他還特別強調,當前中美臺海輿論場的緊張情緒“有人為操弄痕跡”。短短五個月,從“美國拱火”到“局勢可控”,俄方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那問題來了如今的美國,雖然換了總統,可美國挑釁中國的意圖沒變,加強美臺勾連的做法沒變,在亞太制造危機的動機也沒變,那為什么俄羅斯的語氣變了呢?
這或許和美俄中三國的關系轉變有關,查閱2021年以來的中俄聯合聲明可以發現,俄方對臺海問題的承諾逐年加碼。
2022年2月冬奧會期間,兩國聲明首次寫入“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2023年3月中方領導人訪俄時,文本中更出現“支持中國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主權”的強硬措辭。
如今俄羅斯的“降溫”表態,顯然和之前差異極大,而這根本原因就在于之前幾年因為俄烏沖突的問題美俄關系劍拔弩張。
如今隨著特朗普上臺美俄關系好轉,俄羅斯就要避免把矛頭指向美國。
可問題是如今的臺海局勢真的像俄羅斯說的一樣么?
雖然從表面上看如今的美國一直在避免直接觸碰紅線,但其行政團隊的動作愈發大膽。
2024年3月,美國國務院官網悄然刪除“不支持臺獨”的關鍵表述;4月,美臺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
5月,美軍“菲恩”號驅逐艦高調穿越臺海,拜登時期年均3次的行動頻率開始被提速至每月1次。
接著在外交方面美國也開始迅速發力,2024年1月美日“2+2”會談聯合聲明首次寫入“反對武力改變現狀”。
2月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訪日時稱“臺海危機關乎全球安全”;5月G7廣島峰會公報用三個段落“關切臺海和平”。這種多邊施壓模式,與2016年南海仲裁案前的輿論造勢如出一轍。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024年報告揭露了美國政府深層意圖:通過對臺軍售、技術合作、外交聲援等手段,逐步掏空“一中政策”實質內容。
數據顯示,2023年美對臺軍售總額達45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300%;臺積電在美亞利桑那州工廠的5納米芯片生產線,已被五角大樓列入“關鍵國防供應鏈”。
而俄羅斯不能沒有看到這些,可問題是如今的俄美關系正在逐步破冰,2024年2月,特朗普私人密使與俄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在伊斯坦布爾密談。
4月,美俄重啟《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磋商;5月,俄羅斯石油公司恢復向美國雪佛龍出售原油。
所以對普京而言,臺海問題已經從維護中俄關系變成了對美談判的籌碼。
這種“利益置換”在外交史上并不新鮮——1972年尼克松訪華前,美國就曾在越南問題上對北越施壓以換取北京默許。
不過與之相比如今莫斯科的“平衡術”還存在清晰底線。2024年5月9日紅場閱兵期間,普京在會見中國特使時重申“堅定支持中國統一”。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秘書米哈伊洛夫更直言:“臺灣問題是檢驗大國關系的試金石。”這些表態暗示,俄羅斯不會拿核心利益做交易,但其戰術層面的靈活性正在增強。
如今臺海局勢正進入“新常態”:解放軍戰機2024年前五個月繞臺架次同比增加40%,而美軍艦穿越臺海頻率也創下新高。
這種“加壓測試”背后,是中美俄三方復雜的戰略互動——北京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加快軍事斗爭準備;美國試圖用“可控危機”延緩中國崛起;俄羅斯則在東西方之間尋求利益最大化。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赫魯曉夫最初高調支持中國,卻在美蘇戴維營會談后態度軟化。
1979年中美建交時,卡特政府一面承認北京,一面通過《與臺灣關系法》埋下隱患。如今俄羅斯的立場波動,不過是百年大國博弈的又一幕場景。
只是隨著俄羅斯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美俄關系取得進展,俄方不會像以前那樣,態度嚴厲地指責美國在臺海挑起緊張局勢,魯登科措辭變化的背后,是無比現實的地緣政治考量。
再次我們也警告美國,當特朗普政府試圖用“臺灣牌”重構亞太秩序時,他或許忘了:1949年解放軍橫渡長江前,司徒雷登也曾幻想“劃江而治”。
1950年麥克阿瑟叫囂“飲馬鴨綠江”,最終止步三八線。今天的臺海博弈,結局早已注定,問題只在于,某些人是否愿意正視現實。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