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不斷刷新紀錄的“成都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之后,成都又接連孕育了多部爆款劇集。
全程在成都拍攝的微短劇《家里家外》上線3天觀看量破10億,劇中的太平老街、青龍老街引來不少游客打卡。剛剛播出的《以美之名》同樣在成都拍攝,劇中頻頻出現的鳳凰山體育公園、錦城湖公園再次成為熱門打卡地。
“拍在成都”正在成為一種潮流趨勢。影視+文旅,線上線下兩大產業雙向奔赴,也為城市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家里家外》
不少觀眾到拍攝地打卡
劇組“特別有成就感”
作為國內首部方言微短劇,《家里家外》由微短劇頭部廠牌聽花島出品制作,楊科南執導,以上世紀80年代的成都為背景,用一口地道的方言、一桌熱辣的川菜、一群鮮活的小人物,勾勒出時代洪流中“家”的溫度。
故事從一場特大洪水中的相遇開始——單身父親陳海清(王道鐵 飾)與單親媽媽蔡曉艷(孫藝燃 飾)攜手組建新家庭。一個是表面“耙耳朵”、實則高情商的“川渝理想型”丈夫,一個是敢愛敢恨、絕不內耗的“辣妹子”妻子,兩人用幽默與包容化解生活的雞毛蒜皮,讓敏感怯懦的繼女重拾母愛,也讓觀眾在笑淚交織中,看到了重組家庭的另一種可能。
據悉,《家里家外》在四川立項,并全程在成都雙流的老廠區、太平鎮老街、眉山青龍老街、彭祖山景區等地拍攝,帶觀眾領略成都的歷史文化底蘊。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不久前還入選了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六批推薦劇目。
《家里家外》的成都特色不僅體現在極具時代記憶的紅磚墻、青瓦老房、滿是青苔的石板路,更特別的是,該劇主角、配角、群演均為四川人,全程使用四川方言來對話,且采用現場收音。
“國內其實也有很多方言的懷舊劇,但更多是東北或江浙一帶,川渝地區較少。其實網友對四川方言的接受度也很高。”導演楊科南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回憶,劇中保留了“安逸”“牙尖”等大量四川方言和語氣詞,再通過字幕標注等方式將方言控制在既保留地方特色,觀眾又容易接受的平衡點上,“希望能夠在短劇內容中增加更多創新的樣式,方言短劇就是其中一種。四川話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很具話題性。”
《家里家外》總制片人介紹,劇集播出后,團隊很開心看到不少觀眾去拍攝地打卡,“特別有成就感。很多觀眾還去買天府可樂喝。不過成都已經是最受歡迎的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了,恐怕都接待不過來了吧。”
而在該劇總制片人看來,近年來很多公司都喜歡來成都拍攝短劇,因為成都真的很適合短劇取景,場景豐富,老建筑、新建筑并存,“成都人還特別友善,巴適,不擺了!”
文化底蘊深厚且拍攝場景豐富
成都受到越來越多劇組的青睞
正在優酷熱播的都市劇《以美之名》同樣在成都拍攝,該劇由姚晨、賈靜雯等主演,首次將鏡頭對準整形醫美行業。
故事通過兩位女性整形醫生的職業交鋒與成長,深度剖開整形醫美行業“手術刀下的真相”,其中既有高難度修復手術對生命尊嚴的守護,也有對黑醫美亂象的犀利揭露,更以“醫者仁心”為紐帶,直面容貌焦慮、網絡暴力等社會痼疾。
《以美之名》
2023年9月,《以美之名》在成都開機,劇集播出后,不少成都觀眾發現劇中出現了鳳凰山體育公園、錦城湖公園等成都地標建筑。據悉,劇組還在新都區與光同塵影視基地進行了長時間的棚拍。
這些年來,文化底蘊深厚,且有豐富拍攝場景的成都受到越來越多劇組的青睞。從《八角籠中》《緊急公關》《暗戀者的救贖》《公訴》到《故鄉,別來無恙》《今天的她們》《好運家》《做自己的光》《小小的我》等等。
《小小的我》
高口碑電影《小小的我》中,易烊千璽扮演的“腦癱少年”劉春和就生活在成都。電影中新都桂湖公園的美麗風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玉林東路的咖啡店、天府新區的高樓大廈等,都讓成都觀眾感到熟悉和親切。
去年年底播出的《好運家》同樣在成都拍攝。劇集播出后,有不少網友對照電視劇去尋找具體拍攝地點,比如羅家的串串店和家,就取景于鋼管廠五區內;彭浩東想約郝有嘉吃飯的浪漫餐廳就在西村附近;羅雨婷看到未婚夫出軌的地方,就在雙流機場;陳雪艷和小兒子逛街的潮流商場,就位于東郊記憶附近……
《好運家》
劇版《三體》系列制片人白一驄也曾在不久前公開表示,正在籌備的《三體2》的拍攝涉及多場景、多方面的復雜布局,他們期望確定一個核心拍攝地點,并圍繞這一地點展開多地取景。根據目前的規劃,云貴川地區是他們的首選區域,而成都則是這一區域內的最佳選擇。
他特別提到,成都不僅在影視產業方面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作為“科幻之都”,在“科幻+”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比如郫都區的成都影視城正致力于促進科幻與其他相關領域的深度融合,一旦成功打造出科幻影視基地,將賦予成都影視城獨特的競爭優勢,為未來的影視拍攝,尤其是科幻作品的創作,開辟廣闊的可能性。
“成都影視對話交流活動”現場
現象級影視爆款背后
影視+文旅深度融合
不久前,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電視人對話成都”活動來到郫都的成都影視城。演員劉之冰回憶,自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成都拍過戲,每當想到成都,總會想起黃龍溪的青石板小巷,“成都的元素非常豐富,在不經意當中流淌的全部是有情感的記憶。”
演員王仁君曾在成都拍過一部關于美食的電視劇,從黑珍珠餐廳到蒼蠅館子,當時他幾乎吃遍了成都的各種美食。在他看來,成都有非常好的景色,能拍到一年四季的美景,比如周邊就有雪山有森林,還有城市的高樓大廈。他也提到,成都大力扶持影視產業,“希望將來拍攝更多關于四川關于成都的影視作品。”
《故鄉,別來無恙》
對于越來越多的劇組到成都拍攝,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閆少非認為,成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文化重鎮,其地域特色在電視藝術創作中展現出獨特魅力,近年來熱播的《故鄉,別來無恙》《白色橄欖樹》《駐站》等作品就是典型代表。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成都的風土人情,更通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促進了影視+文旅的深度融合,豐富了電視藝術的類型化創作。
從《哪吒2》到《家里家外》,現象級影視爆款的背后,是成都文創影視產業的集體發力。在成都影視城等產業園區,去年新招引影視企業128家,入駐行業頭部企業6家,成為爆款影視誕生的基地。相信會有更多優秀的“成都造”影視作品涌現,成都影視產業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影視產業的重要力量。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李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