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藍天救援隊隊員張廣瑞,一個身高180的北方大男孩,站在曼德勒的街道上迅速換上墨鏡以掩飾流下的淚水。
一位84歲的老人,由于被困在房屋結(jié)構(gòu)最脆弱的地方,最終沒有被成功救出。
前一天,我曾試著與老人的女兒對話,她哭著說 :“我沒有力氣說話,我想快點見到我媽媽。”所以,我收起攝像機擁抱了她。
I tried to speak with the 84-year-old's daughter. Overwhelmed with emotion, she tearfully expressed, "I lack the strength to talk; all I want is to reunite with my mother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fore, I set aside my recorder and embraced her.
今天,她勇敢地跟救援隊說,“沒關(guān)系,就讓她睡在這里吧”。
張廣瑞帶隊在這里連續(xù)挖了三天三夜。這位做了17年救援工作的災(zāi)后專家嘗試了多種方案,他說:“這個現(xiàn)場確實是我遇到過的情況最復雜、風險最大的”。
這幾天,我反復采訪過他五次,聽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先回現(xiàn)場看看”。
張廣瑞在救援現(xiàn)場
即便在40多度的持續(xù)高溫下,震后140多個小時,來自中國的數(shù)百名救援隊員還是幾乎不吃不睡在堅持搜救, 因為堅持就會帶來希望。就像一位被救出的幸存者所說,是搜救隊的聲音給了他堅持下去的意志。
Over 140 hours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amidst blistering temperatures exceeding 40 degrees Celsius, hundreds of Chinese rescue team members persevered tirelessly, enduring minimal food and sleep. Their unwavering dedication symbolized a beacon of hope. As attested by a survivor, their mere presence instilled within him the determination to survive.
2008年,汶川地震曾經(jīng)牽動世界的心。張廣瑞笑稱,自己當時還是天津的一名“奶油小生”,是辦公室里戴著眼鏡的斯文白領(lǐng)。他作為志愿者來到汶川,眼前的一切震撼了他,于是,他成了一名專職志愿者。后來,他到非洲多個國家做過反盜獵公益,也成為了野外救援、水域救援、震后救援的專家,已經(jīng)累計培訓了成千上萬的國際救援志愿者。
他曾經(jīng)在非洲感染了腦型瘧疾,一個星期瘦了30斤。但是一次次生病受傷后,他還是會說,“我先回現(xiàn)場看看”。
我問他為什么如此堅持?是成為英雄的成就感嗎?是為了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嗎?
他說,或許開始時是的,但現(xiàn)在,更多的是因為這份事業(yè)讓他在世界每個角落都能均勻地、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美好、人心相通,沒有戰(zhàn)爭,沒有歧視,人們互相傳遞著最真誠的善意。
于是我端起攝像機,希望他再說一次,他靦腆地笑了,什么都沒說。
這時,一個聲音從背后傳來。“你是從中國來的嗎?”
一位中國的三代移民合十雙手,用沙啞的聲音跟我說:“很感謝你們從那么遠的地方來幫助我們。”
She was a third-generation Chinese immigrant. Putting her hands together in a gesture of gratitude, she spoke to me in a hoarse voice, "Thank you so much for making the journey to assist us."
見我們交流起來,幾十位在旁邊空地休息的受災(zāi)群眾都圍了過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希望我把他們的感謝傳遞回中國。
While we conversed, dozens of disaster-affected people resting on the nearby open ground gathered around. Each one requested me to convey their gratitude back to China.
“我爸爸給中國的公司工作,是他一定要教我說中文。地震的時候我們?nèi)忝门艹鰜砹耍裁炊紱]有帶,我們現(xiàn)在睡在一個親戚家。謝謝中國的志愿者來幫助我們度過難關(guān)。”
多支中國救援隊協(xié)作搜救緬甸地震后被困人員。(中國救援隊供圖)
多支中國救援隊協(xié)作搜救緬甸地震后被困人員。(中國救援隊供圖)
除了人員搜救和物資供應(yīng),災(zāi)后的防疫工作也已經(jīng)啟動,人口密集、天氣炎熱等因素都給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
我走進了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的駐地——一個體育場的地板上堆著工作人員的包,室外的草坪上排列著一些蚊帳。
在不遠處,一位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像守護寶貝一樣,整夜睡在一批剛剛從中國抵達的救援物資旁。
一位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守護從中國抵達的救援物資。(攝影:魏曉昊)
希望堅持會帶來更多奇跡。
中國日報記者閆東潔在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曼德勒駐地。(攝影:魏曉昊)
記者:閆東潔 發(fā)自緬甸曼德勒
英文翻譯:李尚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