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鯽魚的魚情進入尾聲,也不是鯽魚變得難釣了很多,小鯽魚依然比較好釣,只是大鯽魚變得難以碰上。春季的鯽魚會在驚蟄前后恢復進食,這時候開始變得好釣,到了清明前后進入繁殖期,繁殖期的鯽魚是不會主動進食的,這是難釣的根本原因。以往打窩聚魚,然后多窩走釣,都不太適合這個階段,比較靠譜的釣法其實是釣拱草。
鯽魚的繁殖期時,到了育齡期的大鯽魚會在水草區域相互追逐,在甩籽的過程中會造成水草的晃動。因為此時的鯽魚全部精力都在甩籽上,所以會暫時停止進食。繁殖期的鯽魚體力消耗極為嚴重,但是又不主動進食,除非是把食物遞到嘴邊,所以根據水草晃動找到鯽魚,把餌料遞過去才是最好的方法。不過要說明下,野塘的話清明前后就不建議垂釣了,這樣能留點釣魚資源。因為清明前后大水面也已經升溫,大魚也正是好釣的時候,目標魚的選擇更加多樣。
如果收費的魚塘,玩玩釣拱草還是可行的,畢竟這種水面是會放魚進去的。釣拱草的原理就是繁殖期的鯽魚相互追逐,釣法上其實非常簡單。十米左右的長竿,搭配兩米左右的魚線,務求做到下鉤極為精準,可以很輕松的夠到水草晃動的地方。浮漂使用七星漂,魚鉤建議使用朝天鉤,搭配成可以釣浮的搭配。也就是七星漂的數量可以多一些,浮力超過魚鉤的重量,這樣才比較方便釣水皮。如果后續需要釣底,只需要把七星漂拉幾顆到竿稍位置,讓浮力小于朝天鉤的重量,調整到浮漂出水時釣組一定是觸底的。
就在水草區域走動,看到什么地方水草晃動,或者是水草被拱開的現象,掛上蚯蚓或者紅蟲,把餌料輕松送過去就可以了。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鯽魚的咬鉤現象,提竿出來基本都是至少巴掌大的大鯽魚。一些水面甚至全年都碰不上幾條大鯽魚,但是這個階段用這種釣法釣到的幾乎全是大鯽魚。鯽魚的繁殖期過后,也會有一小段魚情較好的階段,這是因為繁殖期的鯽魚體力消耗極為嚴重,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進食,體力得到恢復之后大鯽魚才會返回到深水區域。
在民間的釣魚諺語認為,繁殖后果的鯽魚總算可以離開密不透風的水草區域了,所以這個時候反而應該釣明水區域,而不適合釣草洞。可以選擇食物豐富的明水區域,例如灣子等地形,或者是釣稀疏的水草周圍。就沒必要走釣了,守釣的效果就非常不錯。需要考慮到此時的雜魚數量變多,尤其是不釣草洞的時候,釣法上應該能夠減少雜魚鬧鉤。可以試試更換餌料,例如米飯粒、麥粒等餌料,或者使用蘸小米釣法。等到鯽魚經過一段時間覓食,鯽魚的魚情才算結束,嚴格來說是大鯽魚的魚情結束了,想要再次比較容易碰到大鯽魚,可能需要等到初冬階段,這是大鯽魚大量覓食準備過冬的時候。
野釣大鯽魚非常注重時機和釣法,因為鯽魚的數量雖然多,分布也非常廣,大鯽魚好釣的階段也只有兩個而已。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