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地鐵6號線第一組增購車完成調試,于3月底正式上線運營,新車增加了調節單節車廂溫度、LED報站地圖、智能感知系統等功能,為廣大市民帶來全新出行體驗。
地鐵新車上線前,必須歷經5000公里的“磨合期” 。為了不影響正線運營,調試工作通常被安排在末班車之后。6號線檢修中心調試團隊化身“列車醫生”,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使列車達到最佳狀態。如今,醒目的新款“大黃蜂”停靠在6號線東小營車輛段內,即將上線運營。
列車空調系統在原有“強冷弱冷”分區基礎上迎來全面升級。通過車載智能感知系統能實時獲取每節車廂的乘客數量。再結合先進的變頻技術與智能算法,空調可根據人數的變化,精細地調節制冷或制熱功率,將每節車廂內的溫度控制在最適宜的區間。比如在炎熱夏日,當某節車廂乘客較多時,系統自動加大制冷量,快速降低溫度;而乘客較少時,又會適當減少制冷量,避免溫度過低,真正為乘客營造出四季如春的乘車環境。
新列車的報站地圖從傳統樣式升級為高清LCD動態地圖 。其屏幕采用高亮度、高對比度的顯示技術,即使在光線強烈的車廂內,顯示內容依然清晰可見。地圖不僅能夠直觀展示所在位置、行車動態、開門方向等基礎信息,還能夠顯示換乘線路的詳細信息,方便乘客出行。
車輛智能感知系統,依托車載PIS系統以太網進行部署,由一體化控制主機、邊緣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司機室顯示終端、司機室攝像機、客室攝像機、物聯網關、空氣質量傳感器及客室光照度傳感器構成。能夠精準區分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如車廂擁擠度、賣藝、乞討、車門夾物、LCD和動態地鐵黑屏、電氣柜門的狀態等;同時能夠和客室照明聯動,自動調節車內照度。與空調系統聯動,調節車內溫度。準確率高達97%。
每節車廂配置4臺全景影像系統,采用超廣角鏡頭,實現360度全車廂覆蓋識別,確保無任何視覺死角。一旦檢測到異常情況,系統會在毫秒級的時間內將信息通過高速數據傳輸網絡及時反饋到司機室,司機可迅速采取相應措施,為乘客出行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客室照明燈具搭載了先進的環境光感應裝置,能夠敏銳捕捉車廂內光線亮度的變化 。當列車行駛在地下隧道等光線昏暗的區域時,感應裝置迅速做出反應,自動提升客室燈的亮度,確保乘客能清晰看清車廂內的環境,安心候車。當列車駛入站臺明亮區段,感應裝置精準感知亮度上升,及時降低客室燈的功率,避免燈光過亮產生刺眼感,營造出柔和、舒適的視覺氛圍。通過精準調控亮度,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實現了節能與實用的完美平衡。
2024年,6號線日均客流量85.73萬人次,位于全路網前列。2025年,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正式發布,計劃開通地鐵6號線南延線路。為滿足運營需求,未來,6號線將增加更多的列車上線運營,為廣大乘客帶來更加便捷舒適的乘車體驗。
來源:北京發布 據北京交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