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華盛頓,特朗普簽署關稅行政令,對全球普遍加征10%關稅,對中國加征34%關稅,總稅率很可能已經超過了65%。這位以交易藝術著稱的總統,怎么算出來的34%呢?
竟然來自自創的"逆差除法"公式,貿易逆差?出口總額。
在4月2日的政策說明會上,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展示的數據令全球經濟學家瞠目:中國對美出口4389億美元,貿易逆差2954億,2954/4389=67.3%,67.3%的"關稅差額"由此誕生;歐盟對美出口6058億,逆差2356億,38.9%的懲罰稅率應運而生。
按照這個邏輯,德國對華貿易順差應自動獲得中國市場的準入特權,而資源出口國則需向工業國繳納"順差稅"。特朗普團隊對此的辯解滑稽又搞笑:"既然中國能從對美貿易中賺取67%的順差,美國自然有權收回其中的一半作為補償。"置世界經濟學和數學科學于不顧,世界果真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該政策的影響范圍之廣在汽車領域尤為顯著。25%的整車關稅不僅涵蓋傳統燃油車,更將電動汽車電池、自動駕駛芯片等戰略物資納入打擊范圍。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美國市場占據大眾集團23%的全球利潤,新關稅將直接吞噬其34億歐元的年度收益。而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Y,在疊加34%關稅后,終端售價將突破6萬美元,徹底喪失市場競爭力。
當特朗普陶醉于"關稅創收"的幻想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發出警告:這套政策正在摧毀美元霸權的根基。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全球63%的貿易以美元結算,這種特權恰恰建立在美國的持續逆差之上,其本質是向世界投放美元的"鑄幣稅"。
彼得森研究所模擬顯示,若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實施對等報復,美元結算占比將在三年內下降至51%,人民幣、歐元份額分別提升至6.8%和24.3%。更危險的是,25%的汽車關稅意外波及半導體行業,臺積電南京工廠的28納米芯片出口成本激增,迫使蘋果提前將30%的iPhone產能轉移至印度,美元在科技產業鏈的錨定作用出現松動。
寶馬集團慕尼黑總部緊急召開的董事會上,CFO尼古拉斯·彼得拋出一組殘酷數據:25%的整車關稅將使美國市場利潤率歸零,而將產能轉移至墨西哥需要18個月和27億歐元投資。更致命的是,美國對車載芯片的額外征稅,導致智能駕駛模塊成本上升40%,直接打亂其2026年全系電動化的戰略節奏。
中國的對應之策在戰略層面,稀土管控成為反制王牌。中國對鎵、鍺等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已導致洛馬公司F-35生產線出現20天的交付延遲。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在華盛頓引發激烈爭論:五角大樓要求豁免軍工供應鏈關稅,而貿易代表署堅持全面對抗,暴露了美國戰略目標的內部撕裂。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的預言正在應驗:"全球化沒有死亡,只是在重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65%的跨國企業啟動"中國+N"的產能布局,但并非簡單撤離,而是在東南亞建立配套體系。這種"地理分散、功能聚合"的新模式,反而強化了中國在產業鏈中的樞紐地位。
特朗普的"草臺關稅"粗暴扯下了新自由主義的遮羞布,暴露出全球化體系的脆弱性。
但這場鬧劇的終章,或許正如諾貝爾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言:"當所有國家都筑起高墻時,我們會發現墻內空無一物。"全球化的重構,終究要回歸合作與創新的本質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