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于3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盛大召開。本次大會以“多學科協作:肝病消除與治愈”為核心議題,旨在全面展示全球肝病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前沿趨勢。值此盛會之際,醫脈通特邀本屆大會名譽主席、香港天下仁心醫療集團主席、天下仁心臨床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教授廖家杰分享肝癌防治工作中的寶貴經驗,并對青年醫師給出建議和勉勵。
專家簡介
廖家杰 教授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1987)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MRCP)(1990)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FHKCP)(1995)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腸胃及肝臟科)(FHKAM)(1995)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2001)
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FRCP )(2004)
倫敦大學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FRCP)(2006)
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會員(FAASLD) (2015)
曾任中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腸胃及肝臟科臨床教授、亞太肝病學會主席
曾獲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杰出研究成果獎、解放軍總后醫療成果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亞太肝病研究學會(APASL)最高榮譽獎項Okuda-Omata杰出成就獎等
是目前國際上研究消化道及肝病的權威之一,在New Engl J Med,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雜志上發表論文300多篇, H指數為95
現任亞太肝病研究學會(APASL)資深常務委員
亞太肝病研究學會(APASL)乙肝再激活指南委員會和新冠肺炎(COVID-19)工作專家組主席、乙肝指南委員會聯合主席、丙肝和肝癌指南委員會委員和網絡研討會項目負責人
現任亞太消化性疾病聯盟(APDWF)管治委員會委員
醫脈通:您在大會中聚焦“從肝炎到肝癌”的轉化過程進行了大師前沿講座(State-of-the Art Lecture),能否請您分享一下, 近年來該領域有哪些極具突破性的機制研究?您的團隊在肝癌診療領域取得了哪些突破?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醫療集團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作為肝病領域的臨床醫生,我們觀察到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是當前患者群體中最為突出的疾病問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導致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盡管針對乙肝已有高效抗病毒藥物可實現病毒載量長期抑制,丙肝也已通過直接抗病毒藥物實現高治愈率,但肝癌等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此外,急性肝炎和爆發性肝炎等急性肝病問題仍時有發生。
從醫學科學的角度來看,現有的治療方案和篩查手段在理論上已具備顯著降低疾病負擔的潛力,但在實際臨床實踐中,這些方案的落實仍面臨諸多挑戰。以中國為例,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數約為38萬例,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40%左右。這一數據表明,盡管我們在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公共衛生體系的覆蓋、患者教育、疾病早期篩查和規范治療等方面仍存在顯著差距。
針對肝癌的治療,我們團隊近期在免疫治療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過雙免聯合治療,顯著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和生活質量。這一成果為晚期肝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生存希望。
綜上所述,當前肝病領域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將現有科學成果有效轉化為公共衛生實踐,同時在肝癌治療領域進一步探索創新療法,以降低疾病負擔并改善患者預后。
醫脈通:APASL一直致力于推動肝病的防治工作。在肝病領域,從臨床試驗和實際防治的角度出發,您認為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APASL又有哪些應對計劃?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醫療集團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APASL致力于推動肝病的預防與治療。當前,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脂肪肝問題:脂肪肝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盡管已有多種新藥(如體重控制藥物、單靶點和雙靶點藥物)用于脂肪肝的治療,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推廣以應對這一挑戰。
爆發性肝衰竭:處理爆發性肝衰竭的關鍵在于明確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肝臟移植,以及哪些患者可以通過其他手段進行治療。這需要精準的診斷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肝臟腫瘤:肝臟腫瘤主要包括原發性肝細胞癌和膽管癌。亞太地區膽管癌的數據仍較為缺乏,這限制了對該疾病的有效處理。因此,建立基于真實世界的數據存儲和分析系統對于改善這一狀況至關重要。
肝炎導致的肝癌問題:盡管已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肝炎的進展,但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障礙在于如何將現有的檢查和治療方案有效落實到患者身上。我們需要通過公共衛生體系、政策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協作,確保更多患者能夠接受規范的治療,從而顯著降低肝癌的發生率。在本次大會中,APASL組織了專項小組會議,邀請來自亞太地區多個國家和城市的30余位專家共同參與,計劃通過跨區域合作推動上述議題的解決。
醫脈通:從機制研究到臨床試驗再到臨床實踐,您在肝癌領域深耕多年。可否請您結合自身經驗談一談,如何推動基礎研究應用于臨床?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醫療集團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應用科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本質上是一門務實的科學。無論是新藥研發還是技術推廣,其核心都在于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追求經濟利益或技術突破。推動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關鍵在于效率,而效率的實現離不開科學精神和科學基礎的支撐。
以中國為例,近年來在乙肝、丙肝等疾病防治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相關藥物和檢測技術的成本大幅降低。然而,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資源的匱乏,而在于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和組織,將現有資源高效地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疫苗接種、定期篩查和標準化治療方案的普及,已經為降低肝癌死亡率提供了有效路徑。例如,通過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血液檢測以及甲胎蛋白檢查,可以顯著提高肝癌的早期發現和干預的效率。然而,僅靠藥企或單一機構的努力是不夠的。推動社會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需要多方協作和科學管理。這不僅包括新藥研發,更需要對現有技術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新藥的研發固然重要,但若僅依賴新藥,而忽視現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問題依然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因此,我們應當以科學精神為指導,通過組織化管理和資源整合,推動社會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這不僅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社會價值體系的完善。通過科學、高效的健康管理,我們不僅可以提升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也能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人民的福祉作出貢獻。
醫脈通:對于肝病領域青年醫師“臨床-科研”雙軌能力的構建,您有何建議?
廖家杰教授
香港天下仁心醫療集團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青年醫師在推動醫療發展和科研進步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當前,醫療領域的數據質量已顯著提升,科學方案的精準性也在不斷加強。然而,盡管我們已經掌握了大量技術手段,但如何將這些手段有效落地并解決實際問題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尤其是在肝癌等重大疾病防治領域,雖然已有多種檢測和治療手段,然而資源的整合與應用仍然存在瓶頸。在這一背景下,大數據、網絡技術以及科學管理的結合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中國在醫療數據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龐大的患者群體和豐富的臨床數據為個性化醫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科學分析和合理利用這些數據,我們不僅可以優化現有診療流程,還可以推動全球醫療模式的創新。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青年醫師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和掌握技術。無論是核酸檢測、影像診斷還是臨床治療,技術的精準性都是基礎。只有在技術扎實的前提下,才能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從而為后續的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同時,青年醫師還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學會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結合科學文獻和實踐經驗,形成獨立的判斷力。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避免因數據波動或技術偏差導致的誤判。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醫療決策的核心,任何浮躁或急功近利的態度都會對醫療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青年醫師在推動醫療進步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技術創新,也要注重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的培養。只有腳踏實地地學習和實踐,才能真正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的醫療成果,為社會健康作出貢獻。
撰寫:Aurora
審核:廖家杰教授
排版:Aurora
執行:Babel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