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頒布“戒嚴令”4個月后,尹錫悅的政治生涯終于走到了終點。韓國憲法法院今日上午就尹錫悅彈劾案做出宣判,8名憲法法官一致認為,尹錫悅嚴重違反了憲法和法律,并宣布尹錫悅被罷免。對此,尹錫悅4日發表對國民談話稱,沒能達到預期,非常遺憾。
4月4日,人們在韓國憲法法院附近觀看尹錫悅彈劾案宣判過程的電視直播。圖/新華社
繼樸槿惠被彈劾下臺之后,尹錫悅成為第二位被彈劾下臺的韓國總統。這意味著,尹錫悅不僅徹底失去了總統職務,在未來他還可能面臨更嚴厲的政治清算。
尹錫悅被正式罷免后,也就失去了在總統官邸居住的資格。戒嚴令事件后,他在這里曾經強力抵抗韓國公調處對他實施的逮捕行動。
暫時而言,目前尹錫悅還能享受韓國前總統的卸任待遇。但是,他10天后就將面臨更嚴厲的指控。
1月26日,韓國“共同調查本部”以涉嫌發動內亂罪拘留起訴尹錫悅。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已決定,在4月14日對尹錫悅涉嫌發動內亂案進行第一次公審。
對此,韓國檢方目前的準備工作相當充分,僅公訴狀就長達百余頁。檢方認為,尹錫悅涉嫌與前防長金龍顯等人合謀宣布緊急戒嚴,以擾亂韓國憲政秩序為目的發動暴亂。他還涉嫌“濫用職權,派遣警衛隊和戒嚴軍阻礙國會表決解除戒嚴的決議案,妨礙國會議員行使權力”。
韓國檢方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的訴狀,與國會向韓國憲法法院提出的五大彈劾事由相當一致。盡管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與憲法法院程序不同,適用法律不同,但憲法法院的裁決仍有可能影響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傾向。而內亂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
在尹錫悅黯然離場后,韓國政壇“大戲”遠未到劇終時刻。根據韓國法律規定,須在60天內重新舉行大選。如果從4月4日算起,那么最遲在6月3日韓國就會選出新總統。
從去年戒嚴令事件以來,圍繞尹錫悅案的種種攻防都在顯示,韓國政治和社會分裂程度遠超當年的樸槿惠彈劾案。隨著尹錫悅內亂罪審判和韓國大選即將進入沖刺階段,韓國的政治和社會對抗恐將進入又一個高峰。閱讀全文>>>
從去年12月3日的緊急戒嚴令風波,到被捕52天后獲釋,再到如今被罷免,一圖看懂尹錫悅彈劾案始末。
緬甸曼德勒,當地時間4月4日7時許,當地華人在清明節為遇難同胞舉行公祭。汽車從曼德勒市80條31附近的云南會館出發,開往北邊Kyar Ni Kan附近的華人公墓。
在緬華人多葬于此。按祖籍劃分為廣東公墓、福建公墓和云南公墓等,這里安葬著數不清的華人,僅在云南公墓,肉眼可見的墓碑就有上萬座。
公墓依山而建,大致分為三排,分別安葬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當地華人多行土葬,分單人墓碑和雙人合墓。墓碑上記載逝者出生、去世年月,生平及后代情況。
汽車行駛至墓山最高處,土地堂所在地。當地特有的紙花綻開粉紅色的花苞,陽光灑滿墓山。按公祭習俗,祭拜者先在土地堂上香、獻供品,再去祭拜逝者。人們放上水果、燒魚等食物,插上鮮花。點香,叩拜。
步行下山,不斷有來人帶著祭品、花束,到墓碑前祭奠。他們掃墓、焚香、燒紙,跪拜,最后將花束或柳枝放在墓前。人們和逝者訴說著不久前的災難、家中的損失,祈禱祖先保佑后人。
工作人員說,在公墓不可以選擇位置。根據去世的時間排列,最早去世的人,便葬在高處,近來去世的,安葬在低處。
山腳,嘈雜的機械聲不斷。挖掘機轟隆隆地開挖新墓地,老中青三排墓地前,都已掘出近50米的狹長坑道,工人在坑中測量、搭建墓穴。切割機作響,工人在趕制石質墓碑。
這都是為地震中的罹難華人而準備。“以前是人工挖。這次不行,人太多了。”云南會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統計,在地震中遇難的華人中,祖籍在云南的有50余位。
山下云南公祠內,公祭亭前,祭拜者擺上供品,點燃三炷香,躬身祭拜。靈牌上寫著:“云南旅緬瓦城故同鄉之靈位”。公祠兩側掛著對聯:“骨月盡同鄉夜雨秋風懷故舊”“滄桑成底事夕陽芳草唁孤魂”。閱讀全文>>>
3月28日,緬甸實皆市強震波及中泰。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損失尤為嚴重,這里的最大朝圣地之一馬哈穆尼寺建筑部分坍塌,有華人居住的天空公寓呈“疊餅式”垮塌,中國救援隊目前還在高溫下爭分奪秒營救幸存者。
曼德勒當地時間4月3日18時許,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接到當地群眾緊急求助后,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由專業隊員組成的救援小組攜帶消殺裝備、破拆工具等重型救援裝備,搭乘運輸貨車火速趕赴災區。
57歲的阿包覺得,人的一輩子從娘胎里出來就帶著幾分天定的命數。而她的命,像是被荊棘纏繞的藤蔓,從根上就扎進了苦楚。8歲喪母后,阿包輟學回家,在饑餓和忍耐中挨過整個童年;20歲還不知婚姻為何物,就被推入了大她18歲的男人家門,三年間生下兩個女兒。
阿包。受訪者供圖
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個頭僅有一米五的她賣菜、倒煤渣、掃廁所,可命運并未因此寬待她——急于謀生的她走進人才市場,卻被人販子誘騙,從貴州的山溝拐到了幾千里之外的河北平原。
身無分文、大字不識,她憑著求生的本能,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一路逃回貴州。滿懷期待地奔回家,卻發現丈夫已經把前妻接回,兩個女兒衣衫襤褸,臉上沾滿泥垢。
她咬緊牙關,咽下所有委屈。后來,她在醫院找到了穩定的工作,省吃儉用,把兩個女兒供到了大學。可每當日子要透出一絲光亮,命運便又揮下更重的拳頭——哥哥與丈夫接連患病去世,而她辛苦攢下的積蓄,又被電信詐騙洗劫一空……
直到50歲,她的生活才終于像一條蜿蜒的河流,流入平緩的河道。她對著手機錄音,一字一句講述自己的故事,再一筆一畫謄抄到筆記本上,最終,這些字句凝結成了一本書——《阿包》。
這不僅僅是一個“苦盡甘來”的故事,更是一個女人在命運一次又一次的碾壓下,始終沒有松開攥住希望的手,也從未讓心底的善意被苦難磨滅。
現在的阿包,寫作成為了她的新工作。她的第二本書已經完稿,第三本正在創作中。隨著《阿包》出版后,她跟著出版社去了深圳、廣州、北京,參加分享會,接受記者采訪。
今年4月,她來到北京參加活動,這是她當年被拐后逃亡到的地方。與之前不一樣的是,那時的她戰戰兢兢地待在收容所,而這次,她吃了北京烤鴨、南門涮肉,逛了故宮,伴著鼓樓的鼓聲起舞。
幾乎每場線下分享會,都有讀者紅著眼睛說,家里有長輩跟阿包有著相似的經歷——她們來自大山,經歷早婚、早育,輟學、被詐騙,拼了命也要托舉自己的下一代讀書。
苗語里“包”是一種長滿刺的植物,夏秋開花、冬季結出紅色的果實,在貴州的山野里隨處可見。阿包的人生,就像這株小小的植物,在極少的資源下展開。她沒有逆襲,也沒有世俗意義上“成功”的結局。她不完美,但足夠鮮活。閱讀全文>>>
編輯 劉喆 設計 劉曉斐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