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
武漢地鐵線網客運量541.61萬乘次,
位列線網歷史第三高
也是繼今年3月21、22日之后
第三次進入“500萬+”
4月3日清明小長假前一日,伴隨日常通勤、踏青祭祖、進出城等多重客流疊加,中心城區多條線路和重點車站客流明顯增加,特別是與重要交通樞紐無縫銜接地鐵車站,提前獲取到站和發車列車信息,確定客流特點,針對性調整站內設備,組織人員疏導,提升乘客通行效率。
當日,2號線漢口火車站、4號線武漢火車站客流分別為23.84萬、12.46萬,位列線網第一、第二,為今年以來最高;5號線武漢站東廣場、11號線武漢東站、11號線武昌站東廣場、19號線武漢站西廣場均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于清晨4點就開始整備站內相關設備,對所有閘機、電梯等設備進行了功能性測試,認真查看每一處鐵馬及標志,保障早間掃墓集中出行需求。”4月4日清明當天清晨,地鐵4號線永安堂站就有一波出站客流,值班站長沈媛媛來回穿梭,細分到站支援人員的崗位和職責。
早上8時20分,出站客流開始增大,沈媛媛立即組織調整客流流線,站內20組閘機設置為17組出、3組進,所有人員按照預案擺好單巡環通行鐵馬陣。
據沈媛媛介紹,自3月下旬開始,永安堂站掃墓客流明顯增大,車站提前優化安檢位置,增設大幅指引標志37個、卷軸標志15個,確定3條客流組織流線,全力保障潮汐客流快進快出。
4日上午10時許,趕早掃墓返程客流增加明顯,車站閘機通道調整為10進10出;半小時后,進站客流達到最高峰,進站閘機通道為16組。現場,出入口、安檢處、站臺等重點位置,設置一崗多人,守護乘客快速通行。
為保障掃墓乘客通行需求,4日至6日,4號線開班至中午1時,按照柏林至武漢火車站單一大交路組織運營;中午1時起,恢復大交路(柏林至武漢火車站)、小交路(玉龍路至武漢火車站)組織運營。
“大小交路臨時調整,永安堂站客流高峰時段的行車間隔控制在3分鐘以內,小時疏散能力超過萬人,地鐵、公安和屬地管理單位全力攜手,構建出一道安全、便捷、高效的綠色出行大通道,地下地下交通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沈媛媛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