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田中長,蛙在稻間鳴。
走進永新縣煙閣鄉大山橋村的稻蛙養殖基地,
放眼望去,稻蛙田上空架設了網罩,
細密的絲網將稻蛙田分割成數個小方塊。
田里的黑斑蛙時而躍下游泳,
時而岸上歡跳,“呱呱”聲此起彼伏,
形成了一幅獨特的田園景象。
據了解,該基地占地約50畝,采取的是“稻蛙共生”模式,通過“蛙吃蟲、糞肥田”的方式,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而田間生長的稻谷又能為黑斑蛙生長提供庇蔭的優勢,既提高了稻谷和蛙的品質,又實現了生態環保、種養循環,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去年開始試養,收益還可以。今年規模擴大了10多畝,收入應該最少有30萬元。”談及基地的發展規劃,煙閣鄉大山橋村稻蛙基地負責人吳仁龍信心滿滿,他表示,接下來還將擴大養殖規模,推出稻田垂釣、田園觀光等體驗活動,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綜合收益。
近年來,永新縣積極圍繞“稻+N”做文章,通過打造“稻蝦輪作”“稻蛙共生”等生態農旅項目,讓家門口的農田搖身一變,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網紅田”“致富田”,走出了一條生態增值、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來源:永新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