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交響樂撞碎五指山的封印,當“悟空”在現代舞的律動中蘇醒,經典著作《西游記》以全新姿態躍然舞臺。作為2025“嘉定區公益文化周”系列演出之一,4月3日晚,王亞彬導演舞劇《西游》在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演。這部舞劇以吳承恩的經典著作《西游記》為基礎,融合西方交響樂與中國多元民族舞蹈語言,為觀眾呈現出一個全新視角的西游故事。
舞劇以孫悟空的視角展開,采用環形敘事結構,將“大鬧地府”“火焰山借芭蕉扇”等故事情節串聯于現代舞蹈的肢體表達中。悟空如潮水般的記憶通過舞者的肢體張力層層鋪陳,展現了“大圣”從叛逆不羈到領悟責任的蛻變過程。
舞臺設計方面也頗為用心,燈光如潑墨般勾勒出花果山的靈秀,在虛實交錯間營造出既夢幻又真實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西游記》的魔幻世界中。觀眾王曉婷難掩激動之情:“舞劇將傳統題材與現代舞結合,既有東方美學意境,又有國際化的表達,非常有新意。”
演出前,劇院特別安排了舞劇《西游》主創演員見面會。舞蹈家王亞彬攜孫悟空飾演者牛冬焱、牛魔王飾演者尼云峰,為觀眾分享舞劇《西游》的創作思路及故事,獲得更加豐富多元的觀演體驗。不少觀眾還在演員的指導下,模仿起“悟空”與“牛魔王”的標志性手勢,現場氛圍熱烈。
王亞彬在分享創作心得時提到,整個創作過程中,團隊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細節。去年4月,團隊對劇目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觀音”這一角色。王亞彬解釋道:“觀音象征著命運的指引,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總會及時出現,幫忙通關。這樣的角色在劇中應該有所體現,因此在悟空進入回憶時,觀音也順帶進入回憶,串聯起取經路上遇到的角色,便于觀眾理解整個故事。”
“《西游記》對我們而言并不陌生,但舞劇形式卻是首次接觸。短短八十多分鐘就要完成對整部作品的改編,難度可想而知。”觀眾梁瀟表示,參加主創演員見面會的經歷讓她觀劇時感觸頗深,“聽了導演解析創作思路,再看舞臺上的光影與動作,每一幕都張力十足。”
據了解,2025“嘉定區公益文化周”共推出5臺6場精彩演出,明天(4月5日)還有暢銷繪本改編兒童劇《花格子大象》即將上演。除了30元、50元、80元的公益票價,還搭配豐富的臺前幕后活動,切實踐行“分享、傳播、弘揚公益”的活動主題,讓更多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生活。
撰稿:楊育杰
攝像:章澤生
編輯:袁悅
喜歡就點個“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