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關稅大棒”再升級,中國這次動真格了!
就在今天(2025年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一紙公告,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自4月10日正式生效!這一記“重拳”直接回應了美國兩天前(4月2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挑釁。中方明確表態:美方行為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中方必須堅決反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近年來對美關稅反制措施中覆蓋面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此前,中國曾分階段對美農產品、汽車、能源等商品加稅(如2月對美大排量汽車加征10%關稅,3月對雞肉、大豆等加征15%關稅),但此次直接覆蓋“所有美國商品”,堪稱“無差別反擊”。
二、加稅細則:哪些商品逃過一劫?
根據公告,此次加稅有三大關鍵點:
- 所有美國商品“中招”:從農產品到電子產品,從汽車零件到日用消費品,無一例外在現行稅率基礎上再加34%。
- 豁免窗口期僅33天:4月10日前已發貨、5月13日前到港的商品可“逃過一劫”,但此后到貨的必須繳稅。
- 保稅政策不變,但別想減免:即便企業原本享受保稅或減免稅優惠,新增的34%關稅仍需照單全收。
三、中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更扛不住?
這場關稅大戰看似針鋒相對,但背后對兩國經濟的影響截然不同:
- 美國消費者先“喊疼”:以電子產品為例,若加稅導致供應鏈成本上升,美國筆記本電腦、手機銷量或暴跌37%-68%,消費者人均購買力可能縮水400美元。連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制造”也遭打臉——蘋果公司94.5%的供應鏈依賴海外,一顆螺絲釘都能讓美國工廠卡殼。
- 中國反制精準打擊:汽車、農產品等美國對華出口主力品類首當其沖。例如,美國車企福特、通用在華銷量或受重創,此前加征10%關稅已讓美系進口車價格飆升,消費者轉向國產或德日品牌。
- 全球產業鏈遭“誤傷”:美國對印度、越南等國的服裝加稅,讓依賴出口的亞洲國家“躺槍”;而中國反制措施也可能波及在華美企,加劇跨國供應鏈震蕩。
四、專家:沒有贏家的“七傷拳”
北方工業大學教授紀雪洪直言:“貿易戰本質是雙輸,最終買單的是普通消費者。”數據顯示,美國服裝價格或因關稅上漲17%,低收入群體受害最深;而中國若長期承受高關稅壁壘,出口企業利潤也將承壓。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試圖用關稅“逼制造業回流美國”,但現實很骨感——美國紡織廠20個月內倒閉27家,芯片廠建設成本是亞洲的2倍,連“美國制造”的蘋果電腦都因一顆螺絲釘難產。
五、未來走向:和解還是硬剛?
短期內,這場關稅戰難見緩和。美國一邊加稅,一邊被自家企業“打臉”:耐克、蘋果股價因關稅消息暴跌超9%;而中國則通過WTO訴訟等多渠道反擊。
不過,歷史經驗表明,貿易戰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正如專家崔東樹所言:“國家之間應以和平方式談判,否則最后疼的還是老百姓。”
結語:
中美的“關稅連環套”已從局部摩擦升級為全面對抗。這場經濟博弈中,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或許唯一能確定的是:當“關稅大棒”揮向全球,每一個普通人的錢包都在默默流血……
#美國將對6國征收報復性關稅##大V:美沒料到中方反制措施如此激烈##貿易##稅##妙筆生花創作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