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市場受到的關注度提高,諸多分析機構也開始給傳統車企統計銷量了,并且給出周銷量,日前“汽研數通”就公布了一份2025年第13周國內諸多汽車制造廠的銷量數據,根據這份數據大眾、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大力度反彈了。
2025年第13周的數據顯示,比亞迪依然是中國汽車市場第一大品牌,周銷量高達6萬輛,真正居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位居它后面的幾個品牌都無力威脅比亞迪的市場地位。
位居第二名的是大眾,上汽大眾銷量為2.1萬輛、一汽大眾的銷量為1.96萬輛,兩者合計達到4.06萬輛,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環比增長都達到兩位數,環比增長幅度分別為18%、13%。
接下來的是豐田,豐田的表現更加驚人了,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的環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7%、26%,環比增長異常兇猛,兩者合計的銷量達到3.7萬輛,豐田依然穩居國內汽車市場第三名,似乎豐田經過調整后,終于找到了反擊的辦法。
最后說一說本田,本田一直在快速下滑,本田新推出的電車S7也被嘲諷,但是本田在燃油車市場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隨著本田燃油車的降價,本田也取得了大力度反彈,東風本田、廣汽本田都環比增長超兩成,本田合計銷量達到1.5萬輛,本田繼續是國內前十大汽車品牌之一。
面對外資車的猛烈反擊,電車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電車一哥也取得了環比增長,但是環比增長只有3%,近幾周的銷量一直在6萬輛上下,與高峰期的周銷量10萬輛已難以相比。
新造車老大哥的周銷量一直在7000-8000輛之間搖擺,再也沒能沖破萬輛,甚至還不時被其他小弟超越,至于挑戰豪華車品牌B B A如今也已沒太大機會了,這一周B B A的銷量再度環比大幅增長,其中寶馬、奔馳的環比增長都超過三成,寶馬、奔馳、奧迪的周銷量都超過萬輛,寶馬的周銷量達到1.4萬輛。
新造車中也有表現出色的,這一周銷量猛增的是零跑,環比增長達到18%至8100多輛,零跑已成為新造車第二名;位居新造車第三名是一家去年推出汽車的新造車品牌,增長真的太兇猛了,只是近幾天發生的事故恐怕讓它的增長戛然而止。
電車曾增長兇猛,在去年上半年曾擊敗燃油車,而外資車無疑受創嚴重,外資車占有的份額一度被擠壓至三成,而日系三強更是連連下滑,這讓電車一度揚眉吐氣,但是一切都在2024年最后幾個月發生轉折,燃油車猛烈反攻,燃油車占比迅速從低谷的46%回升到今年1月份的58.5%。
在燃油車的猛烈反擊中,外資車的大眾、豐田顯然是受益者,他們的銷量顯著回升,其中豐田更是積極介入中國電車市場。
豐田與中國汽車供應鏈合作,推出一款車型,只有車殼是自己設計的,其他三電系統和智駕都由中國汽車供應鏈提供,可見豐田的決心。
外資的另一大反擊就是價格戰,推出一口價、零息貸款等優惠條件吸引消費者,原因可能是他們看到新造車中多數仍然在虧損,去年至今連續多家新造車陷入困境,而外資車則可以通過在歐美市場賺取的豐厚利潤輸血中國市場的價格戰,讓外資車增加了取勝的勝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