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過,在這個“智能座艙”滿天飛的時代,車企老板親自給你當司機,才是最牛的“智能體驗”。
這兩天,雷軍親自為首批小米SU7 Ultra車主當“專職司機”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老實講,我混跡汽車圈20年,見過花式交付無數,但從沒見過這陣仗:一個市值4000多億的公司創始人,冒著北京10度低溫的春雨,不僅親自為車主揭車、遞鑰匙,還鉆進駕駛艙給人家當起了代駕,手把手教學底盤調校、賽道模式,那叫一個熱情洋溢。
你見過哪個傳統豪車品牌的CEO親自為客戶開車門的?保時捷董事長Oliver Blume?奔馳老總Ola K?llenius?呵呵,能在年會上見一面已經算給面子了。可雷軍倒好,不僅全程陪同,還彎腰和小朋友合影,雨越下越大時小跑著追車提醒:“記得在車機里綁定小米手機啊!”——這哪是在交付豪車?簡直像村口大爺在囑咐侄子騎車小心點。
看著雷軍肩頭被雨水浸濕的西裝,我突然明白了為啥首批車主里竟有超90%來自BBA和保時捷用戶。講真,花53萬買輛車,附贈雷布斯親自試駕講解,這比率先享有“蔚小馬”三電終身質保值多了。在別的豪車品牌眼里,交付是一次性的“產品移交”,而雷軍把它變成了持續性的“關系建立”。
那塊24K金碳纖維車標也是絕了。據說單塊成本上萬,還刻著車主姓名,放在中控臺上閃閃發亮,瞬間就把寶馬那個藍天白云鑰匙圈秒成了地攤貨。有車主開玩笑說:“這車標能賣多少錢?”我猜這玩意兒真要上二手平臺,分分鐘炒到天價——不為別的,就沖它的稀缺性和故事性。
小米這波操作透著一股互聯網思維:老板親自上陣,就是活廣告。你上哪說理去?論“寵粉”,汽車圈還真得跟著雷軍學學。老司機都懂,車企最值錢的不是技術,而是品牌溢價。雷軍親自上陣,一下子就拉近了身價53萬豪車與普通人的距離,讓人覺得“這車雖貴但很親民”。
首批車主自動加入“Ultra先鋒計劃”,可以參加年度技術閉門會,還能優先獲得軟件升級權益。這操作學的就是蘋果——把用戶變成品牌傳教士。不出一個月,這批車主肯定各個變身小米SU7的義務推銷員,朋友聚會必吹自己跟雷軍的“私交”,順便展示那塊“專屬”車標。
說到實車,雷軍的個人座駕——選裝了4.2萬碳纖維前艙蓋的鸚鵡綠SU7 Ultra也成了焦點。我估計這臺展車的銷售轉化率至少80%以上,沒誰會拒絕“跟雷總開一樣的車”這種虛榮心滿足。寶馬今年也該學著點,讓Oliver Zipse(寶馬CEO)也開臺自家最貴的SUV,說不定銷量立馬翻倍。
我去!SU7 Ultra開售2小時大定破萬,62.99萬競速套裝版占比超七成,這轉化率連保時捷都得咋舌。更夸張的是,2.8萬元碳纖維內飾套裝選裝率達89%!這不科學啊!要知道,德系豪車但凡有點貴的選裝,普通車主都得精打細算,猶豫半天。這說明啥?小米的用戶根本不在乎多花這點錢,他們要的就是“全套豪華體驗”。
小米汽車跟傳統車企最大的不同,就是把“透明”玩到了極致。雷軍大張旗鼓地告訴你:這車用了37項碳纖維應用專利,整車減重18.7公斤,風阻系數低至0.195Cd。換成德系車企,這些參數得等你提車后自己去翻厚厚的用戶手冊才能發現。
小米把“真誠”這張牌打得出神入化,把傳統豪車品牌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襯托得格外做作。
未來,小米這種“總裁級寵粉”能持續多久?我猜隨著銷量爆發,雷軍不可能一直親自送車。但首創的儀式感和誠意,已經成功建立了品牌調性。這比砸幾億廣告費請明星代言強多了——顧客心里清楚,明星拿錢辦事,跟產品好壞八竿子打不著;但老板親自上陣就不同了,這是把臉面和信譽都押上了。
我好奇的是,傳統車企會不會跟進這種交付模式?想象一下,李書福親自為你講解吉利車的底盤調校,何小鵬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小P輔助駕駛...聽起來是不是很魔幻?但在互聯網思維沖擊下,汽車行業的很多“不可能”正在變成“新常態”。
看來汽車圈的“老規矩”要被這幫科技佬徹底顛覆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雷軍這波“真誠營銷”確實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在這個營銷套路滿天飛的時代,簡單直接的真誠反而成了最強殺手锏。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對了,說實話,如果你提車時能有機會讓品牌創始人親自陪同,你最想讓他展示哪個功能?是讓他演示一把地板油的推背感,還是讓他幫你拍個拿鑰匙的酷炫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