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4月4日電(記者劉禎、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由該所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結構設計思路,通過自主開發的往復扭轉技術改變金屬材料的內部結構,使其在保持高強度、高塑性的同時,平均棘輪變形速率降低了100至10000倍,有望大幅提升極端環境下關鍵部件的使用壽命。
此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盧磊團隊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科研團隊共同完成,相關成果論文4月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金屬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能源、交通等各個領域。但當金屬受到非對稱的循環外力時,會產生塑性變形,塑性變形逐漸累積就會形成“棘輪損傷”。這種損傷會導致金屬突然斷裂,嚴重威脅工程安全。
“金屬內部就像一堆‘積木’,受力時‘積木’會發生錯位。而當外力反復作用,錯位逐漸積累,‘積木’就可能在某一次受力后突然崩塌?!敝袊茖W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磊說,棘輪損傷就像金屬的“慢性病”,不易被發現,但后果嚴重。
科研人員展示經加工改造后的金屬材料樣品。新華社記者劉禎 攝
此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在傳統304奧氏體不銹鋼的內部,以“擰麻花”的方式控制其往復扭轉形成空間梯度序構位錯胞結構,相當于在金屬材料內植入了亞微米尺度的三維“防撞墻”筋骨網絡。當外力來襲時,這些“防撞墻”能夠吸收沖擊,并且整個過程均勻發生,避免了局域變形導致破壞。
經驗證,這一新型結構使金屬材料的屈服強度提升2.6倍,同時較相同強度的不銹鋼及其他合金,其平均棘輪變形速率降低了100至10000倍,突破了結構材料抗棘輪損傷性能難以提升的瓶頸。在提高金屬穩定性的同時,也不會犧牲其強度和塑性。
“這種梯度位錯結構普適性強,在多種工程合金材料中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有望提升航空航天等極端環境下關鍵部件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北R磊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