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懟懟
在“反996”成為許多年輕人共識的當下,一場關于時間自由與社保福利的博弈正在外賣騎手群體中上演。
京東外賣宣布為全職騎手提供“五險一金”,在騎手圈也激起了諸多討論。討論不斷往往是因為爭議很大,但社保是勞動者盼望已久的“福利”,且京東是“全包”騎手的五險一金,騎手不用額外承擔費用。這是一份字面意義上的“免費午餐”,為何還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議?
暫且不討論“年輕人需不需要社保”這個大而復雜的問題。搜一下社交媒體上騎手的發言,就會發現這份午餐其實很昂貴——為了獲得五險一金,騎手必須犧牲靈活就業的自主權,接受類似“996”的工作制度,即便這并不能讓他們獲得更多報酬。
這種“福利化”的背后,究竟是勞動權益的進步,還是另一種形式的剝削?身處其中的騎手早已給出答案:羊毛出在羊身上,五險一金是福利,也是枷鎖。
“福利”的真相:靈活就業沒有了“靈活”
北京騎手馬闖的經歷頗具代表性。他帶著全家轉投京東外賣,邀請全職騎手來直播間連線。本以為擁有五險一金的騎手說話會更有底氣,誰知真正的全職騎手只是一味抱怨:每天被要求在線12小時,只能被動接受系統派單,無法拒絕所謂的“垃圾單”,且收入明顯下滑。
“全職騎手的工作時間為早八晚八,共計12個小時。”一位自稱達達小隊隊長的騎手在馬闖直播連線中爆料。
杭州騎手曾勝的質疑更加直接:“為何自己沒有收到全職邀約?邀約全職騎手的標準是什么?”作為曾經的“全國達達騎手拉新第一名”,他發現自己竟然“不配五險一金”。與此同時,京東宣布全職騎手人數已破萬,卻沒有明確的準入標準。
一位在北京跑單的達達騎手,提到了全職騎手面臨的嚴苛條件:
每天在線12小時,其中必須跑單10小時,保底30單
無法拒單,只能接受系統派單
必須在固定商圈內定位在線
拒單將被罰款:兩分鐘內拒單罰6元,十分鐘內拒單罰8元
這些條件完全顛覆了靈活就業的本質,讓社保福利變成了一種“強制交換”。用曾勝的話說就是:“京東五險一金沒那么好拿,因為要實行996、在線12個小時,有單沒單都得出勤。”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京東全職騎手群的截圖中,顯示管理員強調“需每天在線12小時”,還有網友爆料稱“一周時間,群里從208人變成166人”。
請輸入圖說
3月20日,一位ID為“京東秒送張哥”的用戶在馬闖的直播間爆料:“5個人收到轉全職通知,一天下來3個人回來了。”這種大規模“逃離”現象恰恰說明,社保福利與12小時工作制的交換,對多數騎手而言并不劃算。
因為這不止關乎“靈活”,更關系到“收入”。對騎手來說,自由或許有些抽象,到手的錢卻實實在在。而全職騎手強制996的規定,讓騎手有單沒單都得在線守著,同樣的時間他們或許可以去做其他工作,拿到更多錢。
一個例證是,直播間張哥會直言“上小美、小餓,大神一個月能有2個達不溜,再不濟也有1.5達不溜,你想混個保險,在這掙一天200來塊錢,不知道混到啥時候呢!夠吃夠喝嗎?”
這種“反向福利”也映射了互聯網大廠一個內在悖論:一些旨在保護勞動者的機制,最終可能被資本重新編碼為壓榨的新工具。
五險一金:感動企業,沒感動騎手
全職騎手計劃,表面上看這是對騎手勞動權益的保障和提升。然而,深入剖析后我們發現,這種“福利”背后隱藏的是,一種以社保之名行壓榨之實的勞動關系重構。
眾包模式下的騎手本就是介于“完全勞動關系”和“個人職業者”之間的“不完全勞動關系”,這也是勞動三分法確立的一種新型勞動關系。而“全職騎手”計劃恰恰是將靈活就業簡化為傳統的勞動二分法,強行將騎手納入“完全勞動關系”的員工范疇,但因為不符合騎手靈活就業的特點、不尊重勞動者的真實需求,最終只是“感動了企業自己”,當然也會贏得一定的大眾贊譽,但這無益于解決勞動者的真實困境。
全職騎手的“二分法”看似簡單直接,卻無法覆蓋廣大兼職或眾包騎手的需求。大部分騎手為靈活就業者,他們可能身兼多職,勞動關系復雜,傳統社保模式難以適用。全職的方案看似慷慨,實則回避了新就業形態的核心難題。
在直播間里,有達達騎手爆料了全職騎手面臨的嚴苛控制:固定商圈內定位在線、無權拒單、系統強制派單,甚至連拒單都會被罰款。根據一位北京達達騎手的表述,這些限制甚至比傳統雇員更加苛刻,相當于用社保福利換取了騎手幾乎全部的工作自主權。
武漢騎手被強制更換工作區域的案例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曾勝發布的視頻顯示,這位騎手剛入職不久,卻被要求離職或更換工作地點。平臺一方面宣稱“尊重騎手選擇”,一方面卻隨意調整工作條件,體現了這種強制勞動關系下的任意性。
“福利保障”背后,全職騎手們實際獲得的是收入不確定、工作強度增加、自主權削弱的“三重困境”。這種用福利換取控制權的交易,演變成為一場單方面的游戲規則改寫,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權益提升。
打工人的需求是多元且流動的
事實上,騎手對“五險一金”的需求并非一成不變。如佛山騎手溫榮昌認為,“五險”中最有用的是工傷保險,而生育和醫療保險用處不大,失業保險則是需求最低的。
這反映了零工經濟從業者的特殊性——他們的福利需求與傳統雇傭關系下的員工有所不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就談到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選擇靈活就業往往是基于自身各種約束條件作出的理性選擇,新就業形態的從業者都很清楚,權益保障是有成本的。
問題在于,全職設計沒有給予騎手選擇權,而是采取了“要么全接受,要么全放棄”的二選一模式。換句話說,要么你全職跑外賣,接受996和社保,要么就兼職跑外賣,靈活但沒保障。不存在中間情況,一位失業跑外賣過渡的大廠中年人,不可能以騎手身份續上社保。
資本的套路很多,但打工人也沒有那么好忽悠。實踐出真知,福利還是陷阱,擺在眼前的事實終會說明一切。勞動者對自身權益的判斷遠比我們想象中清醒。
當平臺試圖用“五險一金”包裝12小時工作制時,騎手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的清醒——“一周退群1/4全職騎手”的現象說明很多問題。
大多數騎手呼吁,平臺在提供社保時,應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實現靈活、自愿的社保體系,而不是用福利作為強迫接受996工作制的工具。五險一金不該成為甜蜜的枷鎖,勞動保障不是一種大餅式的交換,更不能變成一種作秀手段。
“單多最重要”,這句簡單的騎手行話道出了本質——收入與時間自由才是許多人選擇這一職業的首要考量。當平臺宣稱為騎手謀福利時,騎手們其實最關心的是他們能否在保持收入的同時維持靈活性。
事實上,每一代人的需求都是多元且流動的。
從歷史視角看,上一代人,為了有更多收入,從農村進城,渴望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這一代人,有不少卻想逃離,工廠或者格子間的束縛,寧愿放棄996高薪也要獲得靈活就業的自由。
那么,我們對“理想工作”的定義正在發生某種本質性變化?時間自由是否正在成為比五險一金更寶貴的新型權益?很多時候我們想逃離996,并非完全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而是因為不想生活中的每一秒都被安排好,沒有喘息空間。
在快速發展的零工經濟中,企業應當尊重勞動者的真實需求,不能打著福利的口號強制996。畢竟,沒有人想被綁進996,無論是高薪白領還是外賣騎手,每個人都渴望在勞動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
真正的進步,應當是在保障基本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尊重個體選擇。只有這樣,“福利”才能回歸本意,成為對勞動者的真正保障,而非控制的工具。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沒有人想被綁進996,哪怕是用五險一金做繩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