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讀商業,作者 | 胡斐耿秋瑜,編輯 | 劉滿心
別以為智駕就是萬無一失的未來科技,小米 SU7 在安徽高速上的車禍,狠狠打了這一觀念一耳光。
一場車禍,三條年輕生命消逝,小米汽車瞬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一、反應如何?
3月29日晚,安徽銅陵樅陽高速上,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如同脫韁野馬,以116km/h的速度在智駕模式下狂奔,最終撞上路障,車輛燃燒,三名花季少女就此隕落。她們本是為了次日的事業編考試而踏上旅程,卻未曾想,生命戛然而止在這條看似平常的高速路上。
事故發生后,死者的母親王女士悲痛欲絕,她不僅質疑車輛爆燃及車門上鎖的問題,還提到了道路施工狀態可能是影響因素。這不禁讓人思考,難道智駕系統真的如此脆弱,連道路施工都應對不了?
小米公司發言人隨后在微博上透露,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了自車道,車輛需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但遺憾的是,減速并未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網絡上流傳的一張“單幅養護作業區域標志牌擺放示意圖”更是將矛頭指向了復雜的高速占道施工路況。有人質疑,這樣的路況怎適宜開啟智能輔助駕駛模式?池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證實,事發時路段確實處于施工占道狀態,雙向車道封閉一側,車輛需改道至半幅雙向通行。
當然,在當前事故細節尚未完全披露的情況下,急于進行事故歸因顯然為時過早。但大部分人卻已經盯錯了方向,忽視了引發這次事故的真兇—所有參與方的不夠作為。車企、消費者、道路、監管,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疏漏。
智駕,這個曾經被吹得天花亂墜的詞匯,現在真的不能再盲目“吹”下去了。我們需要冷靜下來,仔細看看這場事故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事故本身,遠沒有最終定論。但結合目前的信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車輛在碰撞前的4秒狀態大致明晰,整個碰撞過程也基本清楚。車輛在NOA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時,距離撞擊已經不足兩秒。在116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下,車輛僅行駛了約59米就發生了碰撞。面對路障,車輛選擇了較為劇烈的向左側打方向,結果因慣性引發了“轉向不足”,最終未能拐過減速帶,導致車正面右側“小偏置碰撞”。
然而,事故發生后的情況卻陷入了無法確認的狀態。車內人員是否有意識?現場碰撞后的狀態如何?第一時間的救援情況又是怎樣?這些關鍵信息我們一無所知。小米車禍后的應急電話錄音暫未公布,但Ecall之后20秒就嘗試找車主,猜測原因是無人應答。現場救援情況也無從得知,假如高速公路在這一段沒有監控或者不公布,那真相將更加撲朔迷離。
普遍認為,這場事故造成三個花季少女逝去的關鍵,并不僅僅在于事故后的電池安全性、斷電開門開關是否失效等問題。真正最關鍵的是,為什么人和車會陷入“超過100公里時速高速變道”操作的境況?
這背后,涉及的問題遠遠超越了人和車本身。現場道路究竟有沒有清晰的、足夠提前的變道指引?現場道路是否進行了合理的、足夠提前的限速?車輛本身的智駕系統有無識別到限速標識?車輛是否因為智駕過于激進導致變道時仍維持NOA,從而造成“最后一刻”才退出?駕駛員是否注意到了高速維護變道的情況?駕駛員是否在高速需要變道的情況下,仍主觀放任智駕功能駕駛?
二、小米態度
雷軍沉痛發言,稱29日晚事故令心情沉重,三位年輕女孩生命驟逝,深感哀傷。他代表小米公司向逝者致哀,向家人致以最誠摯慰問。
小米汽車也發微博回應“關于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
01
網上傳聞,安徽事故發生后,小米官方為什么不聯系家屬?
碰撞發生后,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到非車主本人在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30日,我們的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
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于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至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02
網上有說法稱,事故車輛已經被拉回北京?
這一說法失實。事故發生后,警方隨即介入調查。截止目前,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
03
事故發生時,路況和車速情況是什么樣?
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
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04
車輛發生事故后為什么會起火?
事故發生后,當地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目前仍在調查中。
基于目前已知情況,我們僅能確定,事故車起火并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后,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05
事故后,車門是否能打開?
我們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打開。
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06
事故發生時,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礙」后已啟動減速。約1秒后,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小米SU7 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此外,4月1日晚間,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發文回應安徽SU7事故,全文內容如下: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并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由于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三、小米原罪,雷軍太紅了
常言道,人紅是非多,小米和雷軍似乎也難逃這一“定律”。4月1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官方微博上的聲明,雖然表達了痛惜之情,但似乎并未能平息外界的質疑和擔憂。
這起事故,無疑是小米SU7上市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智駕系統的開啟,讓智駕熱潮瞬間被澆了一盆冷水。
業內開始反思:智駕,真的是汽車的未來嗎?在車企們紛紛將智駕宣傳向“自動駕駛”“準L3”靠攏的時候,消費者們似乎也被這股熱潮沖昏了頭腦,以為智駕能力已經強大到可以替代人工駕駛。
現實卻狠狠地打了大家一記耳光。
智駕行業人士指出,當下的智能駕駛還是基于L2級,使用過程中仍然有局限性。高速行駛時,速度更快、控車難度更大,消費者更應該對智能駕駛系統抱有敬畏感,而不是盲目信任。如果這次事故的駕駛員能夠始終保持目視前方專注駕駛,或許結局會截然不同。
小米汽車的聲明中,對于車門是否及時解鎖的問題留下了“空白”,這無疑加劇了外界的疑惑和不滿。網絡上自稱為車乘人員家屬的人士表示,車輛撞擊護欄導致車門鎖死,電池爆燃導致駕乘者無法逃生。這一說法,讓小米汽車的應急機制受到了嚴重的質疑。
盡管小米披露了在車輛遇險3分鐘內完成了緊急呼叫、確認事故、與車主聯系、調配120等細節,但市場并未買賬。資本市場原本將小米造車視為“跨界顛覆者”的典范,卻在事故次日遭遇了股價暴跌。
這恰似新能源賽道殘酷的隱喻:技術光環與資本追捧構建的估值大廈,可能因一次極端事故而搖搖欲墜。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小米和雷軍無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技術層面,小米需要盡快配合警方完成事故重建,用第三方數據厘清責任邊界。必要時,甚至需要啟動硬件召回或軟件升級,以挽回消費者的信任。
這還不是小米面臨的全部挑戰。美的集團清倉小米股票、“高管套現”等利空因素的疊加,可能進一步放大市場的情緒波動。
小米如何在短期內穩定市場情緒,恢復投資者信心,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結語
事故背后,暴露造車新勢力三大缺陷:小米SU7為輔助智駕,本難應對突發,但車主常誤當全自動駕駛,車商宣傳智駕功能時未明示其局限,責任歸屬成問題。鋰電池充電慢且易爆燃,如炸彈般危險。新能源車普及,風險點增多,固態電池雖為解決方案,卻仍處于概念階段。道路施工信息未同步更新至智駕系統,導致智駕無法準備。
智駕需規范,電動技術安全性待提高。否則,此類事故將頻發,小米市值或再跌。此非小米獨憂,乃造車新勢力共面之難題。
從長遠來看,如果小米能夠借此次事故推動智能駕駛冗余設計、應急機制等底層安全架構的升級,那么這次危機或許將成為小米涅槃重生的契機。畢竟,在智能電動車領域,比發展速度更重要的,是活著到達終點。
對于剛跨過造車生死線的小米而言,如何在技術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其最終能否在汽車市場真正扎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