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安市區文華家園一期,長久以來,小區居民們深受生活物品丟失與高空拋物問題的困擾。例如,居民在高層住宅樓頂晾曬私人物品常出現丟失的情況;走在小區內部道路上,高空拋物現象則像一顆 “不定時炸彈”,威脅著居民的人身安全,令小區的生活環境與和諧氛圍大打折扣。然而,近期該小區迎來了令人欣喜的變化, 金安區三里橋街道落星廟社區與業委會、物業通過三方議事緊密合作,巧用公共收益,成功為小區安裝26部嶄新的監控設備,有效解決了小區這兩大治理難題。
文華家園一期建于2017年,屬回遷安置房,住著240多戶家庭。“由于早期監控設施不完善,近些年,居民物品丟失與高空拋物亂象頻發,社區與物業多次接到居民投訴。”金安區三里橋街道落星廟社區工作人員何婷婷說,為切實解決問題,社區工作人員與物業管理人員挨家挨戶走訪,收集居民意見與建議,全面了解情況。同時,組織多場居民代表座談會,共同探討解決方案。經深入溝通,大家一致認為,安裝監控設備是破解難題的關鍵。
資金從何而來?小區本身體量小,僅有四棟樓,收繳的物業費只能維持人員開支及小區正常公共照明用電費用,也沒有其他資金來源。社區與物業只好將目光投向小區公共收益。小區公共收益主要源于電梯廣告、停車位出租等費用。在詳細核算后,確定可利用部分公共收益用于監控設備的購置與安裝。這一方案在社區公告欄公示,并通過業主微信群等渠道廣泛告知業主,得到了絕大多數業主的支持。
確定資金后,社區與物業迅速行動。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負責監控設備的采購、安裝與調試。工作小組多方調研,對比不同品牌、型號監控設備的性能與價格,最終選定性價比高、適合小區實際情況的產品。在安裝過程中,考慮到全面覆蓋監控范圍,安裝團隊精心規劃點位,確保樓頂、單元樓門口以及易發生高空拋物的區域都能被監控到。為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安裝工作盡量安排在白天居民上班期間進行,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確保工程進度。
經過一段時間緊張施工,監控設備順利安裝并投入使用。增加了監控設備數量后,小區安保人員借助監控,能快速發現可疑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對于高空拋物問題,監控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旦發生高空拋物事件,可通過監控迅速鎖定責任人,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與相應處罰,有效遏制高空拋物行為。
“監控裝了后,我們老人走在樓下再也不用擔心被高空拋物砸到,心里踏實多了。” 居民王本常感慨道。公共收益的本質是“用之于民、造福于民”。金安區三里橋街道落星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呂魏魏表示,未來落星廟社區將與業委會、物業緊密配合,利用好公共收益,持續改善小區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讓小區成為居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來源: 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吳姍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