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見于點滴之間,關鍵小事見證民生福祉。近年來,隨著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停車難”問題越發突出,為積極回應群眾的呼聲,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六安積極開展便民停車行動,通過對閑置資源有效盤活、邊角空地有效利用,優化非機動車道擴展停車泊位及錯時共享停車場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停車位、停車場,讓市民出行更加順心、舒心。
挖潛擴容打造“停車有位”新常態
3月31日上午,正值上學高峰期,六安市人民路小學東校大門前,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車輛有序行駛。
“以前車輛行至此處,車難停、人難行,現在學校旁邊新建了一座停車場,增加了不少車位,方便了許多。”每天接送孩子上放學的張女士,正享受著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便捷。
停車問題不僅是民生大事,還關乎城市品質提升。去年,市城管局市政處聯合相關部門調研后,決定將學校南側長期閑置的地塊進行升級改造,規劃新建一座設施齊全的“便民停車場”,不僅可以滿足近百輛私家車的停放,還開辟了電瓶車停放區域,極大改善了該校周邊停車難、停車亂的交通環境,師生家長和周邊居民出行便捷度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來,“停車難”一直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為破解停車難題,六安開出了“實施便民停車行動”藥方:由市城管局牽頭,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在前期充分摸清底子的基礎上,列出工作清單分步實施,通過整合新建城區停車資源,建立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實現停車信息全面聯網,對公共停車資源和數據實施統一監管,及時引導車主快速停車入位,提高群眾出門辦事的出行效率。
“只有行動‘有為’,城市停車方能‘有位’,2022至2024年,六安城區新增停車泊位89330個,其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7493個,有效緩解了群眾出行停車難。此外,每逢春節、國慶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為方便市民和返鄉人群走訪親友,免費停車活動幾乎成了六安的‘慣例’。在暴雨等特殊天氣下,引導市民將愛車駛出低洼易澇區域,開到道路車位免費停放,也成了六安的溫馨特色。城市文明建設也在一點一滴的便民行動中聚沙成塔。”市城管局市政處主任蔣靜波和記者分享著來之不易的便民建設成果。
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停車需求,市城管局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將單位停車資源向市民錯時免費開放。
“附近停車位緊張,政府大院停車資源能向群眾敞開,這是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在裕安區城南鎮政府大院內,免費共享停車得到了周邊群眾的高度認可。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響應30項民生實事要求,實施便民停車行動,將院內100余個停車位在周末及節假日免費向附近群眾開放。同時,聯系國電公司正在安裝超級充電樁6個,進一步做好便民服務,通過這些實際舉措有效緩解了鎮政府周邊裕豐、66號公館等老舊小區停車位緊張,居民停車難等問題。”裕安區城南鎮黨委副書記羅云告訴記者。
據了解,2023年至2024年,六安城區共有886個停車泊位面向群眾共享,進一步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心理距離,也給服務型政府增添了有力的注腳。
創新模式掃除“充電焦慮”新問題
“有充電車位嗎?”“還要排多久才能充上電?”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續航焦慮成了不少新能源汽車車主的頭疼事。
面對新問題,我市正依托大數據平臺、智能化技術,逐步解決出行群眾充電難。
“電量還剩20%,車在這沖會電,不耽誤后面行程。”在城區銀波大廈西側公共停車場充電區,市民劉先生正體驗著快充帶來的便捷。據悉,該停車場充電系統前期已與我市建立不久的智慧充電網絡調度平臺對接。
作為該平臺實施主體的六安市新能源智慧停車服務有限公司于去年成立。目前,由該公司打造的智慧充電網絡調度平臺已進入試運行階段,有望進一步緩解六安城區停車與充電難題。
據了解,該智慧充電平臺所整合的停車場資源與充電設施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時反饋停車泊位和充電樁位使用情況,并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界面便捷展示,實現與車主需求的精準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平臺不僅為車主提供了便捷服務,還能通過智能引導系統,有效提高停車泊位利用率和周轉率。
“銀波大廈西側公共停車場共有64個車位,為滿足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需求,部分車位已升級為充電車位。這一片一共有7個充電樁,充電槍14個,從使用情況來看,充電樁利用率能達到70%。”該平臺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六安城區4個公共停車場已接入平臺,其余公共停車場將在后期陸續接入。車主可通過“六安泊充”微信小程序,實時了解各停車場充電樁快慢充空閑狀態、時段收費規則等信息。
為推動新技術的運用,目前該公司正在進一步整合城區停充資源,優化停車充電小程序邏輯,持續拓展智慧平臺的覆蓋范圍與功能應用,滿足更多車主便捷出行需求。
規劃未來構建“有位有序”新圖景
采訪中,記者獲悉《六安市中心城區停車國土空間專項規劃(2023—2035年)》已于近期通過市規委會審議。
規劃明確了未來六安城區停車規劃目標,將形成以配建為主,路外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內公共泊位為補充,體現新城適度、老城控制的停車供應體系,并通過智慧加持,政策機制建立,規范停車秩序,提升城市空間顏值,助力六安市打造“水城六安、綠城六安、文城六安”,建設理想的宜居城市。
規劃提出,近期建設將以問題為導向,緩解重點片區停車供需矛盾,配建泊位與公共泊位占比分別達到80%—85%、10%—15%。遠期以目標為導向,滿足車輛總體停車需求。泊位總數控制在小汽車擁有量的 1.2倍;配建泊位與公共泊位占比分別達到 85%—90%、10%—15%。
此外,規劃提出將實施配建為主,社會公共停車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方式;建立開放的停車資源共享調節機制;明確差別化的區域停車供應和消費政策;加強停車系統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鼓勵新技術的應用;規劃停車場停車建設模式多樣化;統籌優化完善停車收費、加強停車綜合治理;加強組織保障、確立停車發展政策動態更新機制,有效緩解居民停車難題。
該規劃將為六安中心城區未來停車設施的建設、管理,提供明確的方向性指導和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以停車治理“小切口”推動城市更新“大變革”,六安正以規劃為筆,以行動為墨,在淠河之畔繪就一幅“車有其位、行有其序”的城市管理新圖景,為城市停車治理提供“六安樣板”。
來源:六安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廖小川 程繼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