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又一次揮起了關稅大棒!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宣布對華商品加征的累計關稅稅率飆升至54%。這一數字背后,不僅是對中國經濟的極限施壓,更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粗暴踐踏。而就在白宮公布這一決定的24小時內,俄羅斯外交部迅速發聲,直指美國“嚴重違反國際規則”,并強調“中俄伙伴關系堅不可摧”。這場貿易戰的硝煙里,美國的單邊主義與中俄的聯手反擊,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博弈的格局。
一、特朗普的“關稅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朗普對關稅的執念,已近乎病態。從2025年1月上任至今,他先后對中國商品加征了20%的關稅,疊加此前累積的稅率,如今對華平均關稅高達54%。白宮聲稱這是為了“讓制造業回流美國”,但現實卻是一地雞毛。美國企業早已叫苦連天:科技巨頭抱怨供應鏈成本暴漲,零售商被迫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10%以轉嫁壓力,肉類出口商則因中國反制面臨30億美元的訂單危機。更諷刺的是,美國通脹率仍在3%以上徘徊,加征關稅無異于火上澆油,甚至可能將經濟拖入“滯脹”深淵。
特朗普的算盤看似精明——用關稅逼中國讓步,同時拉攏俄羅斯打造“聯俄抗中”陣線。但他顯然低估了中俄的戰略定力。俄羅斯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想用上世紀‘分而治之’的老套路,但中俄早已看透其本質——這是一場零和游戲的幻覺。”
二、俄羅斯的“神補刀”:貿易戰中的戰略清醒
就在美國宣布加稅后不到24小時,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公開表態,批評美國“破壞世貿規則”,并強調“俄方永遠不會背棄對華承諾”。這記“神補刀”絕非偶然。過去幾年,中俄貿易額從困境中逆勢增長,2024年已達2448億美元,能源、糧食、科技合作全面開花。俄羅斯學者更直言,中美博弈讓俄方獲得“漲價窗口”——中國對美農產品加稅后,俄羅斯小麥、大豆出口價有望提升15%。
但俄羅斯的清醒遠不止于短期利益。面對特朗普一邊威脅對俄石油加征50%關稅、一邊又尋求稀土合作的“精分”操作,普京政府始終堅守底線: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周旋的同時,反復強調“中俄關系不受第三方干擾”。這種“經濟務實+戰略堅定”的雙軌策略,既避免了與美直接沖突,又鞏固了東方陣線,堪稱國際政治中的“教科書級操作”。
三、中俄聯手:破解美國霸權的“勝負手”
美國的關稅大棒看似兇猛,實則暴露了其霸權體系的致命軟肋。當特朗普忙著對中俄“左右開弓”時,中俄卻悄然完成三大布局:
1. 能源安全網: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占比從2019年的15%躍升至2024年的32%,且雙方開始用本幣結算,直接繞開美元霸權;
2. 產業鏈重構:中國減少對美國芯片依賴,俄羅斯則向中國出口稀有金屬,兩國在半導體、航天等領域的技術合作已簽署47項協議;
3. 規則反擊戰:中俄聯合推動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擴容,在WTO起訴美國關稅違規,用多邊主義對抗單邊霸凌。
更值得玩味的是,當美國威脅對俄石油加稅時,普京反手拋出“稀土合作”誘餌——美國80%的稀土依賴中國,而俄羅斯握有全球17%的儲量。這一招既拿捏住特朗普的“戰略焦慮”,又讓中俄在資源博弈中形成合圍。
四、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是押韻
1930年代,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全球貿易戰,最終將世界拖入大蕭條與二戰;今天,特朗普的“54%關稅”正在重蹈覆轍。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貿易量同比萎縮2.3%,而美國對華出口暴跌18%。歷史早已證明:任何國家妄圖用關稅壘起“孤島”,終將被時代的浪潮吞沒。
反觀中俄,卻在危機中開辟新局。俄羅斯學者預測,2025年對華糧食出口將突破90億美元,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光伏設備也在俄市占率超40%。這種互補性合作,恰似打通了任督二脈——你助我突破能源封鎖,我幫你升級工業體系,最終讓美國的“脫鉤斷鏈”淪為笑談。
寫在最后:霸凌者終將踢到鐵板
特朗普或許還在幻想“關稅能讓美國再次偉大”,但現實早已打臉:標普500指數在他加稅后一周跌去5%,沃爾瑪等零售商股價更是創下兩年新低。而中俄的應對之策,恰似一記組合拳——你打你的“王八拳”,我打我的“太極拳”。這場較量中,誰在固守冷戰思維,誰在引領未來潮流,明眼人一看便知。
正如梅德韋杰夫所言:“美國正在親手拆毀自己搭建的全球體系,而新的秩序將由拒絕霸凌的國家共同書寫。” 當54%的關稅成為美國霸權的墓志銘,中俄合作的篇章,才剛剛翻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