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本想著能好好享受悠閑時光,可家里那些事兒啊,有時候還真讓人頭疼。
今天就跟大伙聊聊,退休后子女最怕咱們知道的兩件事兒,學會裝裝糊涂,那才是真有智慧呢!
咱這代人啊,年輕的時候在職場上可沒少拼搏,好不容易退休了,就盼著能舒舒服服過自己的日子。
可誰承想,家里頭那些事兒,有時候比上班還讓人鬧心,特別是和子女相處,還真得學會把眼睛擦亮一點,把心放寬一點。
這其中的門道啊,我可是走訪了十幾個家庭,又翻了大半輩子的書,才總結出來的經驗,今天就跟大伙嘮嘮。
一、藏好你的養老錢,別讓親情變“交易”
要說子女最怕咱知道的,那肯定就是咱的存款數兒了。
我有個鄰居王阿姨,剛退休那陣兒啊,人可實在了,逢人就夸自己攢了五十萬養老錢。
您猜怎么著?大兒子要買車,張嘴就借二十萬;二女兒裝修房子,又“借”走了十五萬。
結果現在王阿姨每個月就靠兩千退休金過活,上個月生病住院了,那倆孩子啊,互相推諉,誰都沒影了。
你說這年頭,有時候真不能高估親情。
作家巴菲特就說過:“金錢是檢驗人性的試金石。”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里演的,蘇大強手里有錢的時候,兒女們那叫一個孝順,等錢被騙光了,連口熱飯都吃不上。
咱辛辛苦苦攢的養老錢,那可是保命的稻草啊,隨隨便便就給人看,到時候哭都沒地兒哭去。
當然了,我可不是教大家當鐵公雞,一毛不拔啊。
該幫的時候還得幫,但是得分清楚輕重緩急。
就像理財專家李笑來說的:“要像管理公司一樣管理自己的錢。”
得給自己定個規矩,比如救急不救窮,幫忙不包攬。
我認識個張叔,可聰明了。
他家子女買房的時候,他主動給了十萬塊錢贊助,但是對外啊,就說給了五萬,這樣一來,既幫了子女,又給自己留了后路。
二、收起你的控制欲,別讓愛變成“牢籠”
要說比錢更讓子女害怕的啊,就是咱那操不完的心了。
我見過不少老人,退休以后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了。
今天嫌兒媳不會做飯,明天指指點點女婿工作,后天又摻和到孫子的教育里去。
結果呢,子女嘴上不說,心里早就煩透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里講過,中國式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邊界感不強。
就像俗話說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這代人啊,總想把自己沒走完的路,讓孩子接著走。
可你想過沒有,現在的社會跟咱們年輕那會兒可不一樣了。
我有個朋友,她媽非逼著她考公務員,說穩定體面,可她偏偏喜歡做自媒體,現在混得比公務員好多了,月收入是公務員的三倍呢。
真正的智慧啊,就是學會得體地退出。
就像教育家蒙臺梭利說的:“父母必須克制自己,不要干預孩子的成長。”
我認識個退休教師陳阿姨,兒媳生了二胎以后,她主動提出每周去幫忙兩天,但是教育方式她絕不插手,結果婆媳關系比親母女還親呢。
糊涂是境界,不是真傻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裝糊涂是不是太委屈自己了?
其實啊,這恰恰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就像《紅樓夢》里的賈母,整天看似打牌聽戲,實際上家族大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真正的智慧啊,是外圓內方的藝術。
這里頭最講究就是火候。
大事兒上不能含糊,像養老規劃、財產分配這些,心里得門兒清;
小事兒呢,就裝裝糊涂,像子女之間小打小鬧、孫子調皮搗蛋,睜只眼閉只眼就過去了。
就像作家汪曾祺說的:“人老了,要有點童心,但更要有點城府。”
糊涂是福
說到底啊,退休后的生活就跟一壺老茶似的,得慢慢品,才能品出味兒來。
咱們這代人啊,前半生為了工作沒日沒夜地干,后半生就為自己活活唄。
該裝糊涂的事兒就裝裝糊涂,該弄清楚的事兒就弄清楚,這才是通透的活法兒。
咱得記住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熱熱鬧鬧的,把身體養得棒棒的,這就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
至于那些煩心事兒啊,就像老話說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有時候啊,難得糊涂才是真福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