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くら壽司”上熱搜了,不過這次不是新口味上架,也不是限量扭蛋,而是有人把用過的避孕套丟進了餐盤投放口!!
你沒聽錯,就是那個寫著“請將吃完的盤子放入”的地方,竟然赫然塞著一只“開封完成”的避孕用品,讓人一口壽司卡在喉嚨、笑也不是吐也不是!
網友感嘆道:“這是吃壽司還是看R18現場?”“你是來吃飯的,還是來開房的?”更有評論直擊靈魂:“這種人,應該讓他一輩子只能吃自動販賣機的飯團。”
事件發生后,壽司公司在官網緊急發布聲明,確認照片內容屬實,且已經鎖定涉事門店和行為人,并強調將“進行嚴正處理”。據稱,涉事者已主動聯系門店表達道歉意愿。
與此前“舔醬油瓶”“舔壽司”的低劣行為類似,此類行為在日本已經不再被簡單視為惡作劇,而是構成妨礙營業罪,甚至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事實上,這種行為不僅讓商家蒙受損失,也打擊了整個食品行業的信譽。
旋轉壽司為何頻頻“踩雷”?這已不是第一次“壽司惡作劇”事件:2023年,某日本青少年在壽司郎舔醬油瓶、舔手后觸碰壽司被曝光,案件鬧上法庭;2022年,另有顧客往投盤口塞進異物,結果被連鎖品牌永久拉黑。
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部分人對公共空間的邊界意識薄弱,缺乏最基本的尊重與責任感。
根據日本《刑法》第233條,“業務妨害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對于餐飲業者來說,這種行為不僅帶來品牌傷害,更可能導致顧客流失、消毒停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而在法律嚴肅之外,社交媒體上流傳的這些畫面,對商家和消費者造成的是一種信任危機——讓人懷疑眼前的每一盤壽司是否“干凈”。
在高度講究清潔與秩序的日本社會,任何對公共環境的破壞行為都不容小覷。尤其是在餐飲場所,這樣的行為已經不僅僅是“不文明”,而是對整個系統的“挑釁”。
消費者有權利享受安全的用餐環境,也有義務維護這一環境。任何脫離底線的“惡搞”,最終都可能變成毀掉自己未來的“滑鐵盧”。一個避孕套,毀掉的不只是顧客的胃口,更可能是行為人自己的前途。下一次在餐廳拍照“整活”前,不如先想一想:代價,真的值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