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鉑醫藥(02142.HK)與國際藥企阿斯利康關系進一步升級。阿斯利康將以每股1.38美元(約合10.74港元)的價格認購和鉑醫藥新發行股份,認購股份占和鉑醫藥擴大后股本的9.15%,總認購金額約1.05億美元(約8.19億港元)。此次認購價較當日收盤價7.83港元溢價約37.2%。
根據協議,阿斯利康獲得和鉑醫藥兩項臨床前免疫學項目的授權許可選擇權,并可進一步提名更多靶點由和鉑醫藥開發后續療法。作為回報,和鉑醫藥將獲得總計1.75億美元(約12.68億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新增項目選擇權行使費,以及最高44億美元(約318.97億元)的研發及商業里程碑付款,另有基于未來產品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2022年以來,和鉑醫藥與阿斯利康已多次展開戰略合作,不過此次戰略合作的總交易金額高達逾300億元,規模較此前合作顯著擴大。這一利好事件對和鉑醫藥有多大影響?
一劑強心針
這一輪投資可以大幅改善和鉑醫藥的財務狀況。
根據協議,和鉑醫藥將獲得1.75億美元(約12.68億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及新增項目的選擇權行使費,另有高達44億美元(約318.97億元)的研發及商業里程碑付款。此外,雙方約定未來五年內可進一步擴展合作范圍,并可協商再延長五年。再加上1.05億美元股權認購金,預計有2.80億美元的現金即將到位。
關于本次合作獲得的1.05億美元股權投資資金用途,和鉑醫藥副總裁陳侑晨表示,公司計劃主要將資金投入兩個關鍵方向:一方面加快現有技術與產品平臺(如HCAb平臺)的技術迭代與橫向擴展;另一方面關注全球前沿生物醫藥技術發展,如近期啟動的élancé Therapeutics減肥藥公司孵化項目。
由于和鉑醫藥缺乏商業化產品,目前僅靠BD交易帶來的分子許可費、研究服務費和技術許可費等收入。公司2023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全年總收入約6.47億元(8950萬美元),同比增長119.9%;凈利潤約1.65億元(2276萬美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收入約1.68億元(2370萬美元),凈利潤約992萬元(140萬美元),現金儲備約13億元(1.83億美元)。2024全年,公司預計盈利730萬元至2200萬元,現金溢利或達2.2億元
2025年以來,和鉑醫藥已經完成多起BD交易。科倫博泰與和鉑醫藥合作研發的TSLP單克隆抗體(SKB378/HBM9378)1月獲得瑞士生物技術公司Windward Bio的全球獨占許可(不含大中華地區及部分東南亞和西亞國家),合作交易金額高達9.7億美元,包括45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現金及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權),以及個位數至雙位數百分比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和鉑醫藥頻繁獲得高價值BD交易的關鍵支撐的因素,是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平臺“Harbour Mice?”。該平臺是全球僅四個全人源轉基因小鼠平臺之一,擁有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的專利保護,能夠生成H2L2和HCAb兩種類型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效降低藥物的免疫原性風險,并顯著提升安全性和親和力。此外,平臺配套的單B細胞克隆、二代測序、生物信息學等技術,可快速生成高質量候選分子。
藥品商業化是和鉑醫藥實現長期穩定盈利的重要基礎。目前公司臨床進展最快的是針對全身型重癥肌無力(gMG)的全人源單抗藥物“巴托利單抗”,2024年6月底已向NMPA重新提交上市申請并獲受理。不過該領域競爭激烈,已有Argenx/再鼎醫藥的FcRn拮抗劑艾加莫德成功上市,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銷售額達14.49億美元,同比增77%。3月,和鉑醫藥合作方Immunovant宣布將暫停提交巴托利單抗的上市申請,轉而優先開發下一代FcRn抗體IMVT-1402,大幅增加了巴托利單抗商業化的不確定性
大廠的布局
過去三年內,阿斯利康持續加碼中國市場投資,總投資規模超過6億美元,涉及收購、戰略合作和合資企業等多種形式。其中,2025年2月以約1.6億美元收購了FibroGen中國,獲取其治療慢性腎病相關貧血藥物roxadustat的中國市場業務。
同期,阿斯利康還積極布局慢性疾病和疫苗領域,與賽諾生物達成了7500萬美元的初始付款及近期里程碑的戰略合作,開發用于慢性病治療的環肽藥物,未來還有最高3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同時與康泰生物成立合資企業,以開發、生產和商業化呼吸道及其他傳染病創新疫苗,這一合作已明確列入阿斯利康高達25億美元的整體戰略投資計劃中。
根據披露,阿斯利康3月21日宣布在中國啟動25億美元的重磅投資計劃,將在北京建設全球第六個戰略研發中心(也是繼上海之后在中國的第二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該中心以先進的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實驗室為基礎,重點推動藥物早期研究與臨床開發,預計員工規模將達到1700人。這筆投資創造了阿斯利康在華單次投資規模的新紀錄
綜觀這些投資布局,未來里程碑付款的金額龐大,如和鉑醫藥最高可達44億美元,賽諾生物最高34億美元,諾納生物最高5.75億美元。反映了阿斯利康在中國布局的長期性與復雜性。從分工的角度,與和鉑醫藥合作將聚焦于多特異性抗體;與賽諾生物合作開發大環肽類藥物;與康泰生物成立合資企業,開展呼吸道及其他傳染病創新疫苗的開發。
顯然阿斯利康沒有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作為一家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在中國的布局已形成涵蓋研發、生產、商業化的全產業鏈架構。阿斯利康在華研發正逐步實現全球同步,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0個研發項目與全球管線同步,主導近20項全球臨床試驗。預計到2030年,至少5款由中國團隊參與研發的新藥將進入全球產品管線。目前除北京、上海兩大全球研發中心外,其在無錫、泰州、青島設有三大全球生產基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