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德國媒體報道,俄總統普京日前突訪核潛艇基地時拋出“烏克蘭臨時管理”方案,美國務院次日明確拒絕該提議。這場外交博弈的戲劇性轉折,徹底撕碎了特朗普“斡旋和平”的幻象,暴露出美俄戰略博弈的深層裂痕。
3月27日深夜,普京在視察“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時突然發難,稱烏克蘭現政權“缺乏合法性”,要求聯合國介入建立臨時管理機構。這個看似妥協的方案,實則暗藏三條致命繩索:臨時管理機構需由俄、美、歐及“伙伴國家”組成;俄方憑借軍事存在實際控制選舉進程;最終產生的政府必須承諾“永不加入北約”。
普京資料圖
戰場數據暴露了俄方的底氣。俄軍目前控制著頓巴斯地區87%的領土,每天平均推進戰線0.8公里,而烏軍每月陣亡人數突破1.2萬人,前線部隊平均服役時間不足3個月。更讓西方震驚的是,普京在閉門會議上對商界領袖坦言:“我們可以再打一百年”——這句話被泄露后,直接導致特朗普團隊緊急叫停原定于4月2日的美俄元首通話。
特朗普的挫敗早在2月就已埋下伏筆。彼時他高調宣稱“24小時結束戰爭”,卻對普京提出的停火條件視而不見:美國需解除對俄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凍結;歐盟停止對俄能源禁運;烏克蘭承認俄占四州主權。這種選擇性失明在3月中旬達到頂峰——美俄秘密達成“30天不攻擊能源設施”協議,但俄軍僅停火72小時便恢復空襲,理由是“烏方使用美制火箭炮襲擊別爾哥羅德變電站”。
礦產協議鬧劇更是讓特朗普顏面盡失。美方要求烏克蘭將所有稀土礦產收益注入美控基金,年利率4%的條款相當于將烏經濟命脈拱手讓人。當澤連斯基在2月28日的白宮會晤中摔門而去時,馬斯克威脅切斷星鏈服務的狠話,反被波蘭以“商業合同不可違約”懟回。這場持續28天的談判,最終連象征性的“合作意向書”都未能簽署。
特朗普資料圖
俄方3月18日突然恢復對歐天然氣供應,日均輸送量達1.2億立方米,這讓特朗普的“二級關稅”威脅淪為笑談。歐盟借機囤積庫存,德法兩國天然氣儲備量較去年同期暴漲60%,反而削弱了對俄制裁力度。
澤連斯基政權陷入生死悖論:停火意味著總統選舉啟動,其支持率已跌至17%;繼續作戰則面臨兵源枯竭——適齡男性逃亡比例高達23%,波蘭邊境每天攔截超300名逃兵。
法國主導的“自愿者聯盟”已集結5.7萬雇傭兵,英國秘密向敖德薩運送“風暴陰影”導彈,但德意等國仍通過羅馬尼亞通道進口俄油,日均交易量突破45萬桶。這種分裂在3月30日達到頂點:歐盟外長會議否決了“全面禁止俄鋁”提案,卻通過了向烏提供F-16戰機的決議。
普京的“臨時管理”提議意外攪動東北亞局勢。朝鮮3月29日宣布向俄提供122毫米火箭炮生產線,作為交換,俄方將升級朝軍S-300防空系統。這直接導致美日韓緊急啟動聯合軍演,日本陸上自衛隊首次在北海道部署“12式”反艦導彈。
普京資料圖
伊朗則成為另一處博弈焦點。面對特朗普“轟炸核設施”的威脅,德黑蘭3月31日試射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并通過阿曼向美轉交密信,堅持“只談全面解除制裁”。這種強硬姿態得到俄方背書——俄伊簽署本幣結算協議,盧布-里亞爾匯率掛鉤機制正式啟動。
這場持續三年的博弈,已讓全球付出慘痛代價:小麥價格較戰前上漲210%,北約軍費開支突破1.2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債務違約率飆升58%。普京的“百年戰爭”狂言與特朗普的“交易藝術”破產,共同印證了單極秩序的終結——當核大國拒絕妥協時,任何外交施壓終將淪為政治行為藝術。
對于美國而言,這場挫敗不僅是戰略誤判的苦果,更是霸權邏輯的全面失效。從礦產協議崩盤到關稅威脅反噬,特朗普政府始終在用20世紀的思維解21世紀的棋局,而棋盤上的棋子早已跳出預設的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