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啊,過了 70 歲才算是真明白了,晚年要是想過得舒坦,提前把這 3 樣東西備好就成了。
就說凌晨三點鐘,醫院的走廊里頭,我瞧見 72 歲的張大爺正緊緊握著他老伴的手呢,眼睛盯著那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小聲地講:“哎,要是能早個十年就開始攢錢啊,現在也不用讓孩子為難嘍?!?/p>
就這么一句話,就像在安靜的走廊里扔了個小石子,一下子就起了好多反應。
咱們人這一過 70 歲啊,才突然發覺,那些年輕時候覺著還早的養老麻煩事兒,不知不覺就冒出來了。
一、得把錢袋子看好了,這可是晚年有尊嚴的根本
我在養老院里聽著王阿姨的事兒,大家都沒說話。
這位王阿姨以前可是中學老師呢。
她就因為信了那些保健品推銷員的鬼話,說什么多孝順,就把自己一輩子攢的 30 萬全投進了一個什么“養老項目”里,結果呢,啥都沒撈著。
現在啊,就靠著每個月 2000 塊錢的退休金過日子,換副假牙都得跟孩子們要錢。
你們知道嗎?到 2025 年的時候,咱們中國 70 歲往上的老人就會超過 2.6 億了,這里面有 40%的人都缺養老錢呢。
專家就說啊,70 歲以后的老人啊,得至少有 3 - 5 年的生活費揣在兜里,還得學會分著管理自己的資產。
就像把錢分成三份,30%用來平常開銷,30%買那種比較穩當的理財產品,40%留著應急。
老話說得好,“手里有錢,心里才不慌”,錢雖然不是啥都能解決的,但沒錢可真就不行啊。
二、身子骨得養好了,這是晚年幸福的基礎
在北京的一個三甲醫院康復科啊,我瞅見 75 歲的劉大爺正在做康復訓練呢。
為啥做這個呢?就是因為他以前老吃剩菜,把腸胃搞壞了,住院都住了三個月,瘦了整整 20 斤。
再看看他同病房的李大爺,那可就不一樣了,每天都堅持練八段錦,出院的時候啊,還能幫他老伴拎行李呢。
“年輕的時候拿身體換錢,老了就只能拿錢換命”,這種事兒現在在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里都能看到。
鐘南山院士也說過,70 歲以上的老人啊,每周最少得做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
日本長壽村的老人們每天就走 10000 步,再弄點簡單的拉伸運動,這種小運動的模式就很值得咱們學習。
而且啊,對待健康就得像管理銀行卡似的。
定期去體檢就像往卡里存錢,吃健康的食物就像往里投資,養成規律的作息就像讓錢生錢,有小毛病早早治就像及時止損。
三、得活得有精氣神兒,這才是晚年生活的魂兒
我在杭州一個社區活動中心見到 78 歲的陳奶奶了,她可真是個“開心果”。
自己學著做短視頻剪輯,把社區活動弄得可火了,成爆款了。
還組織京劇社,帶著一群老姐妹上臺表演呢。
就連疫情的時候,還能在網上教年輕人做蘇式糕點。
她這種活力滿滿的樣子,好多年輕人都比不上。
心理學研究發現啊,70%的老年人有心理問題都是因為覺得自己沒什么價值了。
楊絳先生在她《百歲感言》里說:“咱們以前老是盼著命運能來點大動靜,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美好的風景啊,就是心里那份淡定和從容?!?/p>
所以啊,要是培養個一輩子能做的愛好,不管是畫畫、拍照還是做手工,那晚年生活就總有盼頭。
人到了 70 歲就會明白,養老可不是干等著,得自己主動去安排。
這就好比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要不就是現在。
咱們現在開始給晚年做準備,其實就是在用現在的一點智慧,給以后自己鋪好路。
真心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在自己的晚年里過得美美的,讓晚年就像晚霞一樣,把生命的色彩映照得漂亮極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