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特朗普,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他那句頗具代表性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
而在他的“偉大藍圖”中,中國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對手。
無論是發動貿易戰、禁止華為、還是推動“脫鉤”政策,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早已不是秘密。
就在這種強硬氛圍日益升溫之際,他的親信陣營中也不斷發出更加激進的聲音。
可與此同時,美國國內卻有媒體提醒:別急著備戰,美國自身還有一個致命弱點尚未解決。
一條道走到黑的特朗普團隊
在美國政壇,特朗普的“反華”立場早已不是秘密。
從他2016年第一次競選總統開始,中國就成了他演講里最常出現的“對手”之一。
他堅稱,是中國“搶走”了美國的工廠和工作機會,讓無數普通工人家庭陷入困境。而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屬于美國人的東西”搶回來。
對華強硬,是特朗普政治路線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他動員支持者、制造話題的有力工具。
上臺之后,特朗普幾乎是以“開戰”的姿態推動對華政策。
他發起大規模貿易戰,對數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高關稅,聲稱要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
這場貿易戰打得“轟轟烈烈”,不僅重創了全球供應鏈,也讓美國農民和制造商吃盡了苦頭。
在科技領域,他也步步緊逼。
以“國家安全”為由,他嚴厲打壓華為、中興,限制中國企業獲取關鍵芯片和技術,力求把中國擋在高科技“門檻”之外。
同時,他還推動美國企業“撤出中國”,鼓吹產業鏈“回流”,希望徹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還頻頻在臺灣問題上試探底線;加大在南海的干涉,派軍艦頻繁穿越臺灣海峽;還試圖拉攏盟友,共同遏制中國崛起。
特朗普認為,要讓美國再次強大,就必須壓制中國的崛起。
而他身邊的核心幕僚,大多也奉行這種思路。
可以說,特朗普帶頭,他的團隊緊隨其后,在反華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絲毫沒有回頭的意思。
美國的弱點
在特朗普及其團隊高舉“對華備戰”旗幟的時候,美國國內也不是所有聲音都跟著起哄。
就在特朗普提名的新空軍部長候選人特洛伊·梅恩克在聽證會上大談“全面對抗中國”的時候,美國主流媒體卻提醒了一句很扎心的話:想跟中國硬碰硬?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底氣。
據《南華早報》3月28日報道,梅恩克在聽證會上強調,美軍必須加快發展無人系統,強化全球部署,以應對所謂“中國威脅”。
他還特別提到,五角大樓在采購流程上的拖沓,可能會導致美國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處于劣勢。
他的言論激烈,好像在傳達:美軍正在為潛在的正面對抗做準備。
不過,美國媒體《彭博社》對此卻潑了一盆冷水。
他們并不認同應該對中國“備戰”,理由很簡單——美國自身還有一個根本性短板沒解決,那就是:對中國礦產資源的高度依賴。
根據《彭博社》披露的數據,美國在29種關鍵礦產上對中國的依賴度超過50%,其中有15種甚至完全依賴中國供應,依賴度高達100%。
這些礦產可不是一般的原材料,而是制造高科技設備、軍工系統、清潔能源裝置、電子芯片、精密儀器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資源。
比如稀土,這是一類對軍事和高端制造極為重要的戰略礦產,是生產導彈、雷達、戰斗機關鍵部件的必需材料。
雖然美國本土也有部分稀土儲量,但開采能力、加工技術和成本控制上遠不如中國。
事實上,多年來美國已經在稀土加工領域全面依賴中國,這是連五角大樓自己都承認的事實。
不僅如此,在鋰、鈷、石墨等用于電池、導電材料和先進電子設備的關鍵礦物方面,美國同樣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如果這些供應鏈一旦中斷,不僅軍工體系將面臨巨大風險,整個美國的高科技產業也可能陷入停擺。
所以,《彭博社》的觀點很明確:美國當前最大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與中國對抗”,而是“有沒有能力真正對抗”。
一邊鼓吹軍備競爭,一邊卻對中國的資源供應鏈幾乎無可替代——這就像想打仗卻還得依賴對手提供子彈,怎么看都說不過去。
與美國部分政客鼓吹“脫鉤”“對抗”不同,中國始終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開放、理性的態度。
無論是貿易往來、科技交流,還是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多次表明:愿意合作、歡迎共贏。
就拿近年來的多個重大國際場合來說,中國都明確表達出愿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加強溝通、擴大合作的意愿。
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本來就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共生體。
但可惜的是,一些美國政客卻總是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總想用施壓和打壓的方式應對中國的崛起。
這種心態背后,不是出于理性判斷,而是他們不愿意接受一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不愿意看到有國家在規則之內走向強大。
現實卻早已說明,打壓別人,不等于自己就能變強;制造對立,也無法解決自身的問題。
更何況,美國如今在多個關鍵領域仍高度依賴中國,一旦輕率挑起全面對抗,首先遭殃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美國自己的產業鏈、普通消費者,甚至國家安全本身。
合作,并不代表軟弱;競爭,也不等于敵對。
真正負責任的政治家,應該從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出發,看清大勢,而不是被意識形態和個人政治算計所綁架。
中美之間當然存在分歧,但合作的空間更大,回旋的余地更多。如果美國政客一味固守對抗思維,最后很可能只是把自己逼進死胡同。
對抗是過去的老路,合作才是未來的出路。
奉勸美國的決策者們,是時候放下傲慢與偏見,用更清醒的眼光看待中國,也看清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參考資料:
美準空軍部長:再不加快速度,中國會進一步縮短差距——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