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Mount Marion鋰輝石項目。圖源:贛鋒鋰業官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雅文 北京報道
近來,已有多家鋰企公布去年業績。其中,以鋰礦和鋰化合物為主營業務的3家企業不約而同地由盈轉虧,或是迎來上市首虧,或是交出史上最差“成績單”。2024年,天齊鋰業(002466.SZ)虧損79.05億元,贛鋒鋰業(002460.SZ)虧損20.74億元,盛新鋰能(002240.SZ)虧損6.22億元。
產品銷量增加但價格下跌之下,他們的共同點是營收幾乎砍半,盈利大幅下滑。對于2025年能否有信心止虧為盈,3家企業都未向《華夏時報》記者給出正面答復,但目標或許是有的,如贛鋒鋰業近日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對于2025年實現盈利充滿信心。
目前,不論是鋰礦還是鋰鹽的價格波動都較為緩和,但市場仍籠罩在低迷的氛圍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高成本鋰礦帶來的減值損失應該不會像2024年一樣拖累業績,但在供過于求、美歐需求不及預期等變數下,底部狀態仍將持續。
鋰鹽巨虧
對于鋰行業來說,2024年沒有變得更好。從盈利到陡然虧損,去年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一年。
3月下旬率先公布業績的盛新鋰能是相當純粹的鋰鹽公司。2016年,盛新鋰能通過對外投資切入鋰鹽領域,2019年,盛新鋰能收購盛屯鋰業完成鋰礦布局。2021年5月起,盛新鋰能專注于鋰電新能源材料,主營鋰礦采選、基礎鋰鹽和金屬鋰的生產與銷售,如今99.9%的收入來源于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它們都是制備鋰電正極材料和電解液的原料。
2024年,盛新鋰能共銷售出6.63萬噸鋰產品,總營業收入為45.81億元,同比減少42.38%。盈利從2023年的7.02億元,變為虧損6.22億元,同比減少188.51%。據稱,2024年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鋰鹽產品銷售單價下降,導致銷售收入減少。
盛新鋰能在年報中表示,鋰鹽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中,由于新產能不斷釋放以及需求增速放緩,導致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鋰鹽產品和鋰精礦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民生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由于行業過剩,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9萬元/噸,同比下降64.8%,其中2024第4季度的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7.6萬元,環比下降4.8%,鋰價繼續下跌但跌幅放緩。
被產品價格影響業績的還有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從營收結構來看,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的鋰化合物等鋰系列產品占比均超過60%,天齊鋰業另有38.11%的營收來源于鋰礦,贛鋒鋰業則有31.19%的營收來源于鋰電池及電芯產品。
2024年,天齊鋰業共售出73.91萬噸鋰礦,鋰化工方面共售出10.28萬噸,實現總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減少67.75%;實現歸母凈利潤-79.05億元,同比減少208.32%。
贛鋒鋰業的總營業收入為189.06億元,同比下降42.66%;歸母凈利潤為-20.74億元,同比下降141.93%。其中,鋰系列產品全年售出約13萬噸碳酸鋰當量,下半年較上半年平均售價下降21.04%;動力及儲能鋰電池共售出8195.4兆瓦時,下半年較上半年平均售價下降了10.47%。
盈利能力分化
3家公司業績縮水的幅度較為相似,但毛利率分化明顯,具體情況并不相同。2024年,盛新鋰能的鋰產品毛利率低至2.84%,在營收成本下降的情況下,毛利率同比2023年下降了9.06個百分點。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由于鋰價下跌,盛新鋰能2024年計提存貨減值3.1億元,第4季度計提存貨減值1.7億元,成為主要的業績拖累項。2024年,盛新鋰能的存貨主要是原材料,該項一共計提了2.19億元,同時鋰精礦年產量合計達28.6萬噸,年底庫存量為17.19萬噸,同比增長6.6萬噸。
鋰礦等原材料在鋰業公司的成本中占到大頭,尤其是在鋰價大幅波動的時局下,對原料及其成本的控制能力對于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相較盛新鋰能,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的毛利率更高,不過“鋰業雙雄”同樣受到資產減值影響,且因為對外投資豐富、盤子更大,利潤受到的擾動因素也更多。
2024年,天齊鋰業的鋰礦收入同比減少了81.7%,毛利率減少了26.73個百分點至63.71%;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同比減少39.24%,毛利率減少了38.64個百分點至35.21%。雖然原料自給率達到100%,但此前礦源的定價機制為一季度一變,并未與快速下跌的鋰鹽價格形成充分聯動,價格錯配形成的高價庫存侵蝕了天齊鋰業的利潤。
實際上,天齊鋰業的主營業務毛利并不低,但其盈利不僅受到價格影響,還受到在建工程及存貨等資產減值損失、SQM投資虧損、少數股東權益分走子公司鋰礦利潤等多重因素影響,最終表現為巨額虧損。天齊鋰業方告訴記者,“隨新購低價鋰精礦陸續入庫及庫存鋰精礦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產成本中耗用的化學級鋰精礦成本正逐漸貼近最新采購價格,鋰精礦定價機制的階段性錯配也逐步減弱?!?/p>
贛鋒鋰業的毛利率波動較小,但整體毛利偏薄。鋰系列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06個百分點至10.47%,鋰電池及電芯產品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了6.03個百分點至11.66%。根據中金研報,2024年贛鋒鋰業的單噸鋰鹽成本為8.3萬元/噸,同比下降61%,但成本降幅不及價格降幅。同時,資產減值和公允價值損益也明顯影響了最終盈利,2024年贛鋒鋰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合計14.8 億元,主要受到報告期內PLS (皮爾巴拉礦業有限公司)股價下跌影響。
鋰價已至底部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券商接連下調主要鋰業公司的盈利預期,2024年財報發布后依然如此。
2024年全年鋰鹽價格在低位運行。2024年,根據亞洲金屬網的數據,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約9.6萬元/噸下降至年底的7.6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從年初的約8.8萬元/噸下降到年底的7萬元/噸左右。2024年電池級碳酸鋰和電池級氫氧化鋰均價分別為9.02萬元/噸和8.30萬元/噸,較上年均價分別下降64.35%和69.18%。
天風證券指出,鋰價由供需主導,在一輪鋰周期中,股價往往會走出預期反轉、鋰價上漲、業績兌現三波上漲行情。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和盛新鋰能都處于震蕩下行階段,近期股價分別在34元/股、30元/股、13元/股上下,總市值分別為620億元、483億元、117億元,較2022年7月的一波高點蒸發了約8成。
如今,產品價格波動已經放緩。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錢藝告訴記者,“鋰價已經來到底部區間,減值損失應該不會像2024年一樣拖累鋰企業績?!钡┬枞晕磁まD,業績是否上揚仍有很多不確定性。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稱,“目前還是供大于求,美歐不及預期,海外變量太多,還是以低位震蕩為主?!?/p>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鋰供需總體仍將呈現過剩格局,過剩幅度不到10%;同時考慮到鋰價維持底部區間,供給釋放的節奏會低于預期,鋰供需過剩幅度預計縮減到5%左右。目前鋰資源端產能出清的規模并不大,雖然鋰價已跌至底部區間,但是之后可能會有較長時間磨底的階段。鋰價今年更有可能在7.5-8.5萬元/噸區間內窄幅震蕩,在這個價格水平之下,一些品質相對來說比較差的資源可能會面臨產能的出清。
根據上海鋼鐵網數據,截至4月3日,鋰礦(6%氧化鋰含量)到岸價格為835美元/噸,則外采鋰鹽(外采礦鋰鹽廠生產)的即期成本約為7.5萬—7.6萬元/噸,而目前碳酸鋰現貨價格浮動在7.35萬—7.4萬元/噸。據此計算,平均每售出一噸碳酸鋰,企業面臨約1500—2000元/噸的虧損。
這也意味著,擁有自供鋰礦,可實現3—4萬元/噸或5—6萬元/噸產品成本的企業將更具優勢。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